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10篇】正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绿色蝈蝈》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绿色蝈蝈》教案 篇1

课题

绿色蝈蝈

授课时间

课时

两课时

总课时

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

教学流程

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课题:

绿色蝈蝈

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生交流有关蝈蝈的文章与图片,学生整体了解感知蝈蝈;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出示板书:

绿色蝈蝈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拟人

蝈生动

蝈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拓展延伸:

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展示出来。

课后反思

课题

绿色蝈蝈

授课时间

课时

两课时

总课时

知识与能力

①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②体味文中美词佳句,试分析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流程

展示积累:

学生展示自己所描写的小动物片段。

研读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师生在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学生设疑:

1、蝈蝈的叫声非常的优美,但是蝈蝈的发生器官与人的发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1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

2阅读短文《为什么啄木鸟不怕震》,然后进行比较阅读。

巩固作业: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将自己介绍的小动物的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课后反思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在课堂中,学生设疑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今后要继续保持着一个环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探究合作等方法,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要点:预习课文,能筛选、概述文章内容,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 学生展示

(一) 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 白板展示

1、请你说说你知道的蝈蝈。

蝈蝈是螽斯科类昆虫,主要分布于河北及河南、江苏等地。蝈蝈的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的时候,天敌很不容易一眼便发现它们的行踪。蝈蝈为三大鸣虫之首,一只母蝈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

2、给加点的字注音。

mì è shǔn qián liè cuàn yīn yǎ xīsū fēn

静谧 大颚 吮吸 钳子 低劣 篡夺 喑哑 窸窣 气氛

kuī huì dù jì gōu shòu jié xiāo lán rǎo

盔甲 蝉喙 妒忌 篝火 狩猎 劫掠 喧嚣 贪婪 扰乱

kù zhōng wō jù chóu

酷爱 螽斯 莴苣 更胜一筹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3、解释词语

弱肉强食: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很不清楚,感觉不明显。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沉寂:非常静,没有一点声音。

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利)。

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 劫掠:抢劫,夺取。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有兴味。 酷爱:极其爱好。

4、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在1879年写成《昆虫记》第一卷,此后他开足生命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昆虫记》虽然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其内容及风格都比较和善,甚至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敬重与热爱。《绿色蝈蝈 》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鲁迅先生称之为写“昆虫的生活”和“昆虫的故事”的楷模。

5、佳句赏析:(拟人句赏析及方法介绍)

6、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思路。

二、课堂提升

1、导入语。

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这些昆虫,它们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也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今天,我们要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优美文笔,去倾听蝈蝈的歌声。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3、 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明确: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4、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明确:(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5、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6、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三、拓展延伸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笔法特点并归结的写作特色。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课 《绿色蝈蝈》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5、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片断描写。

教学目标:

1、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2、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并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的抓住课文内容。

2、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动物世界《园丁鸟》片断,学生发言:你对园丁鸟有了那些了解?你喜欢他吗?你了解哪一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师述: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进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他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1、 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右手。

2、 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经验。

3、 媒体展示快速阅读的技巧:请看专家归纳的快速阅读法(一生朗读)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

(1)去粗取精、

(2)扫描跳跃阅读

(3)思维集中

(4)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展示:内容:

(1)形态特征

(2)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3)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4、 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那些方面?个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 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 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那些语句?为什么?

3、 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 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

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哪象滑轮的相声,很不引人注意……

仿句:每当下业余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四、拓展延伸,巩固效果:

独立快速阅读法布尔《昆虫记》中《蝉》片断,概括其内容,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多媒体展示内容)

五、联系生活,自主表达: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吸引力。

结余: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吃之一恨他所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 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 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绿色蝈蝈》教案 篇5

向玉平

目标: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内容。

②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③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重点:a.培养阅读能力;b.体会语言特色。

设计:

一、导入

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字典)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速读课文,梳理信息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

2、用简洁语言归纳

声、形、斗、食、居

3、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的启示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

四、研读,品语言

①师:《昆虫记》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不但为小读者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称赞。你能从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吗?

②再读(默读),探究品味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质疑。

③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④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注意把握两点:

a.对蝈蝈的称呼:如“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可以再送给蝈蝈其它的雅称吗?

b.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充满喜爱之情。

⑤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延伸

1、读罢此文,你一定也对蝈蝈多了几分了解和喜爱,假如要你给蝈蝈拍张特写,你最想拍它的什么状态?给你的图片怎样命名?

2、蝈蝈是一种昆虫,你能不能说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呢?(增加知识积累)

3、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吗?(简述后作课外练笔) 作者邮箱:

《绿色蝈蝈》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

2、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三、情感:

感受作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突破策略:采用多种方法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味、感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出示常见昆虫的图片,比如蝉、蜘蛛、蚂蚁、萤火虫、蝈蝈等。(教师适时引导)这是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亲密接触过他们的经历吗?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致力于对这些昆虫的研究,写成了《昆虫集》一书。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布尔一起去结识一位昆虫朋友 ——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狩猎 哀号 喑哑 静谧 篡夺 劫掠 弱肉强食 扰乱

窸窣作响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过渡语:同学们,这篇课文很贴近我们的生活,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学习呢?请同学们大胆设计出你的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标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向文本质疑。

3、学生汇报收获,提出疑惑,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教师预设问题:

(1)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2)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归文本,自主探究问题答案。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上一环节同学们所提问题,一般都能自行解决。若解决不了,可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决。

1、 蝈蝈的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我们认识了可爱的蝈蝈,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普通的昆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呢?)

2、预设问题:

(1)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你从文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精神?

学生先小组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

(1)作者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是因为在写法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a.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b.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

c.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d.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2)本文表现了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

3、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呢?

(本文语言优美,可读性强,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作者情感)

例如:课文第3自然段“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作者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精彩大比拼:

1、补充词语:( )猎 静( ) ( )夺 劫( ) 弱肉( )( )

( )( )作响 惊慌( )( ) 夜色( )( ) 断肢( )( )

2、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你眼中的绿色蝈蝈。

4、文中哪些地方能引起你的共鸣?

(以上问题答案不拘一格,只要是合理的都应予以鼓励。)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作者笔下的蝈蝈栩栩如生,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呢?

1、学生即兴进行片段写作。

2、部分同学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本课知识体系

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

仔细观察、细心揣摩 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优美

捕蝉为食

写作特点:

1、文艺笔调

2、生动传神的语言

3、拟人手法的运用

4、通过比较来写

《绿色蝈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能力: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

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同读同品,获取科学知识,

品味作者情感。

★ 情感与收获:感受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步骤 】

一、 故事导入

1、 时光倒回到童年,同学们你小时候玩过小昆虫吗?

(预设)①如果有,则学生说故事。

②如果没有,则老师说一个小时候玩蚱蜢的故事。

2、 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比如蜜蜂、蝴蝶、蜻蜓(给出图片),学生说。引出本文课题。

二、 读课文了解蝈蝈的科学知识

1、(给出图片)从众多的昆虫图片中找出哪一幅是绿色蝈蝈,讲讲你是怎样认出它的。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告诉我们关于绿色蝈蝈的哪些科学知识?

(要求):①学生读书勾划要点。②总结发言。

三、 读课文品味作者对昆虫的情感

作者写此文不单是向我们介绍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刻而细腻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探索发现作者的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要求):①学生读书勾划要点。②小组合作交流,总结补充。③总结发言。

四、 延伸练习

(给出图片)再看这些小生灵,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只是儿时的玩具,它们和人一样是那么的鲜活灵动,是多么可爱的自然的精灵,你一定会喜欢。

你会和哪一个小昆虫做朋友呢?你们是怎样做朋友的?

(要求):自己写一小段文字,全班交流。

五、 课外体验与练习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去倾听昆虫的声音吧,这就是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去户外静听昆虫的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些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作者邮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这优美的乐曲,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能不能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各种小动物、昆虫的鸣叫声)这些昆虫隐藏在茂盛的草丛里、浓密的树叶里,欢快地歌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小昆虫呢?看来,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都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这些朋友中的一位——绿色蝈蝈。(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

1、字词交流。

2、请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情况交流一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3、谁能介绍一下绿色蝈蝈?(身体呈绿色或褐色,腹部较大,翅膀短,四肢强壮有力,善于跳跃。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叫声。)

三、整体感知:

法布尔是怎样介绍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1、速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2、学生交流:声音特征、形体特征、食性等。

形体:漂亮、苗条、匀称。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食性:喜欢吃蝉,爱吃甜食,偶尔也吃一点儿水果、青草。

居住特点:和睦共居

3、小结蝈蝈在外形、叫声、食性等方面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四、质疑探究:

浏览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文中多次变换对蝈蝈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当蝈蝈捕蝉时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的时候称“蝉的屠夫”。作者这样变换称呼,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师:你分析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作者将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开头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的好处。(开头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着。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样写别具匠心,富有情趣。)

3、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作为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应当要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进行取舍,这正是法布尔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4、为什么作者要先写蝈蝈的叫声?(先写叫声——黑夜中的法布尔要确定自己身边有蝈蝈存在,首先是听到了蝈蝈的叫声,而不是看到了蝈蝈。所以,先写蝈蝈的叫声符合逻辑,使文章的走势显得自然而得体。)

五、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展示,初步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1、我这里有一段描写蝈蝈叫声的文字,请跟第三段比较一下,看看你更喜欢哪一段,说说理由。(投影显示)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声音较低,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时不时发出一阵尖锐、急促的声音。

2、生结合课文分析、感悟,师生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比较,体会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文中其他段落也有很多生动的描写,找出来,细细品味。

4、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因为他非常喜爱绿色蝈蝈。因为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他善于观察和想像。

师小结:是的,他是抓住了声音、形态、食性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的。并且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了对昆虫生命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六、拓展延伸: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七、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师小结: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一枚枚智慧之果。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昆虫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绿色蝈蝈》教案 篇9

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猜几个谜语。(PPT)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蜈蚣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能够根据它们的特征来猜。那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要为蝈蝈写一则谜语,要怎么写。(PPT)

好,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有了这个作业后呢,同学们就更应该认真听课,留心蝈蝈有什么突出特点了。

整体感知

首先,我们将来共同了走进法国作家法布尔,来了解他的《绿色蝈蝈》。(PPT)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我们在了解到法布尔对科学的执着和谦逊的态度后,接下来我将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喧嚣xiāo劫掠jié静谧mì酷kù爱吮shǔn取气氛fēn满载zài而归

喑yīn哑yǎ狩shóu猎cuàn篡夺rǎo扰乱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螽zhōng斯窸xī窣sū作响莴wō苣jù 轻盈yíng津津jīn有味

同学们把绿色“哥哥”叫得如此亲热,你们了解他吗?老师考考你们,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关于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的信息。

外形: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声音:喑哑、尖锐、清脆、急促、动听

饮食习性:吃蝉、甜食、吃同类、吃水果

居住:和睦相处

文本分析

同学们读得很细致,找得都很正确。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外表、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作者对蝈蝈的称呼也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绿色蝈蝈的不同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绿色蝈蝈》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初一语文

教学课时

共 两 课时

第 二 课时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究研讨课文内容

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

4、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

蟋蟀 果酱 狩猎 篝火 和睦 雌雄 糖浆 篡夺 姊妹 干涩

2、问作者;本文作者( )是( )国 ( )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 )。

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 )及其( )。

二、研读课文: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2、 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

(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

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

( 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

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

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

(和睦共居)

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作比较 举例子

蝈蝈的特点

比较对象

追捕蝉

同类相食

螳螂

蝈蝈的特点

比较对象

叫声

喜欢吃肉

螽斯

9、本文在说明蝈蝈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逻辑顺序:叫声——外形——食性——共居)

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确:

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

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

三.语言运用:

造句练习:

扰乱 沉寂 静谧 隐隐约约 连绵不断 夜色苍茫 津津有味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习题。

2、 学习法布尔潜心研究小生命的可贵品质,借鉴其写法上的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生命。字数在500字左右的观察性说明文。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