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正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大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学生的实际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以所在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在前列,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待及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待及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公式,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

总之,我觉得,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通过比赛导入课题,学生很快发现比赛存在不公平,激起学生质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这样的设计与学生的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激发起探究的欲望,贴近学生的实际。

片断一的教学过程从猜测、实验、整理数据再到分析归纳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一般统计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操作与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记录方法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获得的信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地探讨出画“正”字的方法,不仅学会这个方法,而且明白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同时,教师巧妙地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了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捷地获得了技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者通过多媒体演示明确活动要求,简洁明快。磨刀不误砍柴功,为学生的活动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智力闯关的练习重在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结果来判断事物存在的几种情况。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时,学生必须经历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了展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延伸练习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生动、有趣的录相画面不仅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情感。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篇3

一、对试卷的认识:

本次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的难度上,整体偏难,基本题、中等题、拓展题三种试题分数比大致为:6:2.5:1.5。命题综合性较强。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了本册教材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时间、长度单位及周长,解决问题等,可以说是点多面广。

4、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索取题材,使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如:老师带领学生出游等解决问题中都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这样把原来似乎生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活化了解题情境。

5、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填空、划船等。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能力教差,不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时、分、秒等时间概念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运用不够熟练。

2、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能力的问题。

3、面对没有做过的题,不敢尝试,主动探索的能力差。

4、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

三、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

8、期中考试没有复习,知识点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对学生答题规范性训练不到位。

9、教师对教材挖掘不够,站的高度不够。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立足教材,落实“三基”

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勇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的求解过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局面的出现。

(二)注重过程,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赋予不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

2、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和数表,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反映在答卷上,才能取得较客观的较好的数学成绩。

3、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

联想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联想解题,就是根据题意展开联想,从自己的知识仓库中找到与题目接近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或结论,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

(三)变式训练,提高素养

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四)开发教材,拓展课程资源

我们常常谈教学基本功,也往往提到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板书、情感、教态等。其实,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

联系实际,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似真发展,还原知识的生长过程,

民主教学,促进教材动态生成。改编习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展教材,促进课程资源有效开发。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意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课教学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在数学选材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下了功夫。本节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心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

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四: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面积,主要包括面积的有关概念、面积的涵义;涉及的面积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面积有了初步的体验,而且学习了基本图形的周长,但是对面积并没有转化到知识的层次上;另外,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了如何更好地掌握一种新的概念,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也体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了自己的数学空间观念和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涵义,让学生充分体验每一种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不同的面积单位,学会估计图形的面积。一定不要只偏重面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而忽略了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观念必须以学生自身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以更多机会。

3、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性。

估测是数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教材提供的多种估测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估测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发展应用估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数学更是如此。本单元的教学中面积公式的应用是一个重点,为了防止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机械记忆,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发展、发现过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代老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二、不足

尽管在收获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迅速进行了教案的调整,但因此而延长了情境探索的时间,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没有及时调整所用的时间,因此到巩固应用时,时间略仓促,对练习题的处理没留出够的时间,使学生在通过练习题提高中,没有达到课前预没的目标,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正是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让我反思平时上课时同样出现这个毛病,平常上课没有对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时间把握。有时在课中由于拖拉,一节课讲不完,由于又进行的过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备课,切实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三、感想

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的必要性。

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处在自探索之中,在学生调查之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汇报调查,发现、实践的情况,以此揭示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把课堂延伸至课前,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节课里教师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数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

在教学中,我还突破教材的限制,创设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题,出示了一些几百、几千的数,让学生思考还差几百或几千才能凑成一千或一万,以及出示数字,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学生想得多了,思路开阔了。这就更体现了教学中的新思想: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 篇7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预习到位,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习的过程明显不足。

2、在解决分巧克力一题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方法,也有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其一直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符号代替方法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注意。

4、对学生的赞赏语言不够,有些匮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8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给学生创造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多动眼,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新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通过画、图、剪、拼等活动,体会是“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有以下两个尝试:

(一)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比如: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中,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要让学生区别分母不相同的分数不能这样计算,这样比较区别,避免混淆。可能是属于概念教学,学生获得概念一般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

成”两种方法。。

三、教学感受

1.放飞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不断跳跃的浪花,那点点滴滴的浪花在思维的碰撞中会激起汹涌澎湃的浪潮……学生的思维永远是超越我们的,我很震撼学生的高超思维。比如:在解决“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 爸爸吃了2块,女儿吃了3块。 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杨军乐同学是这样想的:因为他们俩一共吃了5块月饼,所以他们一共吃了整个月饼的八分之五。这种想法是根据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得到的,这种思路很好;接着又有一位同学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第一种方法是我没预设到的,于是我也就顺势根据学生的思路调整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思维历程,这样的教学有放有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奠基石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感触很大,那就是在教学中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结合课堂教学机智,根据课堂中动态生成性的非预设的教学现象,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也是具有开发性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才能得到深入的发展而超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