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群众路线心得体会6篇正文

《党群众路线心得体会6篇》

时间: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党群众路线心得体会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党的群众路线 篇1

关键词:群众路线 党的 生命线

所谓“生命线”,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党的生命线,顾名思义,就是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就意味着,如果党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保证;反之,如果党脱离了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党的事业也会遭受挫折,甚至出现亡党的危险。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我们党的9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正如毛泽东反复教育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历史也反复证明,90多年来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生命线。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党先进性的体现,而且还是我们党独有的政治优势。

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与时俱进,保持生机活力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使我们党与时俱进。一是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在理论上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实践和形势的发展不断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面向末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所以,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够让我们党不断从群众实践中来,到群众实践中去,才能使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二是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在事业上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核心领导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党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能够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而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党或政权,就拥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生存和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保证;相反地,谁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丧失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基础要素,最终被新的、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政党或政权所替代。

古人常说的“国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都是这一道理的生动表述,苏联共产党的兴衰也是这一论断的有力史实证明。

1917年10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不到20年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夺取了政权。在当时内忧外患、国内国际形势复杂严酷的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点就在于他们宣布以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引起了广大民众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民众的信赖和支持。但遗憾的是,在20多年前,已经拥有2000万党员、国家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苏联共产党,却在一夜之间丢失政权,其根本原因正是执政党民心溃散,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苏联解体前夕,苏联《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和干部的竟占85%,认为代表劳动群众的只占7%。历史已经向我们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在一切社会历史的重大关头,人民群众总是变革的主力,最终把违背历史潮流的势力扫入历史垃圾堆。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历史。

四、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

群众路线 篇2

群众工作包括三个部分:工会、妇联、青年团。企业党群工作是指企业的党务工作、工会工作和群团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服务的。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党群工作做好了,也是一种生产力,因为党群工作担负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人的工作的,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中,党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油田企业中,必须加强党群工作,在选择干部职工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科学发展观角度出发,不断统一思想,在油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不断建设工作队伍,凝聚广大油田职工的力量与思想,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的创新性发展。在培育职工时,要注意创新精神和艰苦不懈精神的培养,时刻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动力,对广大职工的基础思想工作不断巩固,建立相应的精神支柱,以油田发展、构建和谐为理想。同时,为了推动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坚持和继承优良的传统,从各个方面改进和创新油田企业的党群思想工作,比如机制、方式、内容等,总之,所建立的党群思想工作体系一定要与油田企业的内外发展相适应,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进一步开展党建工作,促进油田企业的发展。

二、群众路线是助推油田发展的生命线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推动了油气能源需求的增长,多数油田企业都实现了稳步增长,因此,油田企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和挑战期。实践证明,油田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油田职工的信任与支持,只要建设好干部队伍,为广大职工解决好利益问题,使广大油田职工充分融合在油田的发展中,发挥最优化工作潜能,才能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质量与效益并存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良好的干部队伍

在油田企业的发展中,建设良好的干部队伍,不仅是实行群众路线的基础,还是促进油田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各项政策实施方面,领导干部属于监督者、执行者和制定者,各个部门、单位都要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干部作风,对整个队伍和整个油田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干部队伍的良好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和和谐油田的构建,也是实现稳定油田的需要。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青海油田始终坚持的活动重点就是局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到队站、班组及基层中,切实做好调研工作,通过一切形式,比如发放调查问卷、群众座谈等,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对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进行查摆,均在10条或15条。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彻底清查了一遍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心深处,在油田企业中,促进了务实风气的扎根。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做好作风转变工作,始终坚持贴近一线工作,做好指挥,积极落实和解决相关问题,使群众可以清楚看到领导干部的改变,不断激发广大油田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为油田的发展谋利益。

2.解决好油田职工的利益问题

想要促进油田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有效坚持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广大油田职工的利益问题。在历史的创造中,人民群众发挥着根本动力作用,职工是企业实现发展的基础。青海油田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充分融入群众路线的思想,把广大职工作为主体地位,促进油田工程建设和和谐油田的发展。在油田企业中,实施了相应的惠民政策:(1)始终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环保作为首要要求,坚持管理从严,认真落实相关责任,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完善相应的业绩考核指标,实现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使职工能够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工作;(3)本油田企业已经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对一线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了职工的医疗、健身、餐饮和住宿条件;(4)对于职工子女,解决了职工子女的就业及上学问题,并举办了相应的助学活动,真正为广大职工解决了实际问题;(5)同时本油田企业在扶贫帮困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固定假期时,比如国庆节、中秋、春节等,做好送温暖工作,覆盖到了每一位困难群体。

3.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在油田企业的发展中,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就是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党组织之间,上级为下级服务,党组织为党员做好服务,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充分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科学发展性的党组织。在油田企业中,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动员广大职工具有催化剂作用,促进广大职工全身心投入油田的建设中。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型党组织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建设,以凝聚民心、党心为前提,密切建立干群、党群关系,建立多层次服务管理体系,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与注定性,真正为油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三、结束语

群众路线 篇3

一,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把握程度,取决于对该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主体力量的认识,把握与利用的程度。在他的著述中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性力量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和论证,高度肯定和评价了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民主政治发展过程的展开,政治设想的实现,都要由物化的力量即要由主体的人去实现。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是谁呢历史唯物主义向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实现着进步阶级的政治抱负。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的事业倚仗着人民大众去完成,不能想象没有广大人民参加的民主政治建设会成功。始终关注民主政治建设,并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他认为,尽管政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者,但仅有政党组织的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投入到民主建设过程中。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最关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否都发动起来了,加入进来了。因此,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员和群众路线的执行。

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已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虽然许多群众的政治水平远未达到政治家所要求的水平,但政治家们用通俗的口号或与群众生计有关的问题来号召,打动群众,使其中一部分群众觉悟了,行动起来了,于是受其感染,未曾觉悟的和不甚觉悟的群众就会一呼而起,造成群众运动的强烈效果。他们尽管没有明确的理论,但客观上却推动着事业的发展。而且当群众运动起来后,运动本身又成了一种动员与宣传的形式,吸引着更多群众的介入,并教育和提高着参加者。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放手发动群众这一条,动员起全国的老百姓,依靠人民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昭示了这样一条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体。因此,能否充分调动起广大民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事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换言之,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事业的成败。

二,群众路线思想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路线找到了革命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点。群众路线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农民支持并领导农民奔向其最终目标的重要条件。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路线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新的提高。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更加重视和充分发动群众,发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政治,并在作出决策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依靠他们贯彻各项方针政策。把群众路线看作是制定和贯彻政策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注:《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99页。).

意识到,在执政以后,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可能生长,有的同志可能淡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强调,共产党人一定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着想;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而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他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957年春天,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是党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这也是群众路线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的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私利。党要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向人民群众负责。说:"我们的负责,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做向人民负责。"(注:《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28页。)要考察共产党人是否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能只看到他的主观愿望与动机,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实际行动和客观效果。因此,我们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而且要善于为人民服务,要使我们的工作结果,完全有益于人民。

第三,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注:《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933页。)他十分强调一切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做群众的学生,然后再做群众的先生。不经常地向群众学习,不在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就势必脱离群众,使自己孤立起来。只有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吸收,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觉悟,指导群众的行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集中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主动,更丰富。"(注:《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99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党和群众融为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

三,晚年的群众运动观

1958年以后,特别是""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群众路线几乎成了群众运动的同义语。当时的共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革命的群众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对待革命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区分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一个根本标志。"(注:《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8~22页。)

群众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破坏性的,可以有效地破坏一个现存的社会,与建设时期需要的稳定,秩序,制度,法律是相抵触的。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专门批评了滥用群众运动的倾向,"有些同志,把群众运动当成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好像不搞群众运动就不是群众路线。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他具体分析说,群众路线是指"要在群众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一切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必须依靠群众的自觉和自愿。而当时的许多群众运动,往往没有真正的群众基础,而是在强迫命令的情况下进行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脱离和违反群众利益",恰恰违背了群众路线。这种"违背群众路线的所谓''''群众运动'''',不仅不能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而且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威信,破坏了社会主义建设"刘少奇的这个讲话,第一次从理论上把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区分开来。

而晚年的越来越热衷于依靠群众运动来解决政治和经济问题,对群众运动由充分信任到极力推崇,最后发展到迷信。

由于对权力腐蚀的高度警觉,建国后把注意力集中到官僚主义同人民群众的矛盾这个问题上。他对官僚主义表现出强烈的愤恨,并进行了深恶痛绝毫不留情的批评。他认为,党内自上而下已经存在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尖锐对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官僚主义者阶级,传统的整党整风已经不能充分解决官僚主义的问题,只有依靠发动群众性政治运动,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来揭发党和政府的黑暗面,才能解决当时存在的官僚主义及其他政治问题。

在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一方面坚持了他关于群众运动的正确思想,提出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既要防止急躁冒进,又要防止保守自流的方针;另一方面,他的思想中也隐含着将群众运动绝对化的苗头。当时,认为合作化速度过快的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被尖锐地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领导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此后,将群众运动绝对化,对群众运动的态度如何成为他判定一个人政治立场的标准。基于自己多年的革命实践,认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这种非理性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他发动了"",并在运动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口号:群众可以无需党的领导,那些束缚群众运动的框框应统统取消。他主持制定的"十六条"规定:"无产阶级,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取任何包办代替的方法。"(注:1966年8月8日中央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据此放弃了以往派工作组领导群众运动的传统做法,使群众运动陷入放任自流的境地。再加上,等人"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肆意蛊惑,这些因素极大地加剧了""的动荡。

我认为,晚年发展到对"群众运动"的迷信及其实践经验的偏好,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革命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初期,依靠群众运动,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对群众运动的依恋。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传统统治的基本手段。建国初期,党领导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对敌斗争,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是群众运动,没有这些群众运动是不行的,比如,仅仅依靠中央人民政府一个法律而不动员人民群众是不行的,必须发动群众,让群众来参加,问题才能解决的比较彻底quot;(注:《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0页。)广大人民群众要迅速摆脱贫困,建成社会主义的热情期待以及顺利发展的形势,助长了对群众运动的迷恋。群众运动既然被视为神圣的,也就很自然地成为衡量人们政治立场的标尺。对待群众运动,只可赞成鼓励,不许评头论足,更不能对群众运动有所规范。这样,在片面沿用群众运动经验的同时,却忽略乃至放弃了对群众运动实行领导的一面。"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都要有领导。没有领导,谁去依靠群众自己走自己的,这就讲不清楚。"(注:《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63页。)恰恰是这一点,忽视了。

其次,晚年对"群众运动"的极力推崇,同他早年受主观唯心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他青年时期写过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在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有反对洋学堂,赞扬和支持农民群众过火和落后行为的思想。他认为"大众参与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和政治革命的唯一途径,组织起来的群众的支持将无往而不胜。"(注:《思想的永生》(外国学者评第3卷),萧延中等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在50年代末,读了王勃的《秋日楚州郝司饯崔使君序》一文后,他写了一个很长的批语。这个批语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贫贱低微"与"生力旺盛"之间的必然联系,把二者视为因果转化的必然过程,从而构成了极为明显的"压抑--创新"的价值取向。在晚年的大量论述中,这种价值取向表现得特别突出。换句话说,认为,凡是被压抑的主体,必然内聚着天然的实现欲望,而压抑着别人的主体,又必然本能地产生惰性。二者之中,前者是活泼的,富有生命的动力,后者则是呆滞的,形成历史的阻碍。上述命题沉淀在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他的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此,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都鼓励来自下层的冲动,不能容忍抵制和压抑群众运动的作法。

"他不太看重物质的或组织的作用,独视人为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宝贵的因素,而人之所以宝贵,不在于其体能或理性,而是其意志或精神。"(注:萧延中:《晚年》,春秋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311页。)试图重建个人魅力型的组织系统,凭借人的意志力量,群众的自发首创精神,激励几万万人民的热情,以期重建他理想中的新秩序。总观一生,他后来"左"的理论观点有一个潜伏,发生,生长,发展,最后到登峰造极的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 篇4

关键词:群众路线;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75-02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党员干部在全力抓好经济建设以及各行各业的业务工作中,淡化了自己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忘记了我们是谁,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忘记了我们在党旗下曾经的誓言,忘记了我们奋斗的宗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越来越严重地脱离群众,甚至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作威作福,享乐奢靡,作风浮夸,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更有甚者卖官、跑官,鱼肉群众,损公肥私,蜕变成了我们曾经斗争、革命的对象,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人民群众与党的血肉相连关系。

所有这些腐败和蜕化变质的痛心现象,都是从这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开始的。党中央号召全党深入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党风建设。我们党从建党一开始就在自己的党纲中开宗明义地申明我们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党,以解放劳苦大众、服务人民作为我们的宗旨。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再次申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奋斗任务和目标,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现代版。它既继承了我们党始终一贯的党的奋斗宗旨,又发展和接轨了我们党在新时期中的努力方向。而且,同志的号召,最简练、最准确地阐明了全党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

因此,摆在我们党这个时期建设的新课题,就是要重温我们的誓言,重温我们党的纲领核心。解救人民大众于水火,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衷,引导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终的奋斗目标。并且,党始终声明自己完全是为人民大众的,除此不会谋求其他利益。因此,我们党从建党开始,所经历的一个个奋斗阶段,都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无一不是为了人民大众,得到了全体人民的一致拥护和赞颂。一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清楚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她的奋斗历程中,无一次斗争不是为了人民大众谋取福祉,同时也无一时一刻不是紧紧依靠人民大众实现的。

早在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身处“三座大山”压迫之下,为解救人民于水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促进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建,使得农运工作逐步展开;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利益,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中国共产党人广泛深入广大贫苦群众,并且教育群众,启发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才会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起波澜壮阔的人民土改革命,建立起人民的革命武装。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并积极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进一步团结更加广大的各阶层、各民族以及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形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抗日战线,结成了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坚持8年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和世界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土改斗争以及它所展示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爱民、亲民的朴实作风和对人民的赤子真情,感召了广大人民群众,赢得了人民最大信任,踊跃参军,使得人民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壮大,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举打败了国民党的武装力量。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建设国民经济中,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成绩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呼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摆脱贫穷落后的愿望,果断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重新唤起了民心,赢得了信任,领导人民在仅仅30来年的时间就使得我们国家迅速地崛起,成为了一个经济繁荣、实力壮大的东方大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清晰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

那么,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繁荣了,就可以不必再在乎人民群众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决定的,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停止生机和动力。因此,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社会现代化程度如何高级,我们党都不能够脱离人民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以前是,今后也仍然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要紧紧围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心系群众,贴近群众,把我党的优良作风的政治优势继续发扬光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不断斗争、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要贯彻落实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活动,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结合现实,知行结合,从而得以开展和发扬。

那么,怎么才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正确方式呢?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性认识,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来分析和设计我们的正确的群众路线图,避免由于急于纠正目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现象,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大轰大嗡,大搞文革式的群众运动。过去一段时间,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一直认为广泛进行群众运动就可以贯彻群众路线,这一做法,完全把党所要求的群众路线混为一谈。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明白我们党在上台执政之后,有些同志对“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日渐淡化,骄傲自满、浮华奢靡的情绪日渐滋长。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要清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替人民办事,心系人民群众,紧贴人民生活,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自己不许有任何特殊利益。

作为共产党人不仅要坚持群众路线,还要注意拜人民群众为师。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要时刻记住,要深入人民群众,全心全意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经验,增长智慧,尽快弥补自身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够更有力度的执行正确决策,带领群众行动。深入群众路线是我党长期以来的方针路线,一个不深入群众的共产党员,势必不能带领群众,发挥我党的先锋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仅要靠一片赤诚,一片忠心,还需要理性,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搞清什么是真正的群众路线,如何才是正确的践行群众路线,就容易陷入盲目、简单、错误的歧路上去,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有着惨痛教训的。

在1958年以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我党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严重,错误的把群众路线当为群众运动,从而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当时的共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革命的群众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对待革命群众运动的态度问题是区分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一个根本标志”。盲目的群众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破坏性的,可以有效地破坏一个现存的社会,与建设时期需要的稳定、秩序、制度、法律是相抵触的。“有些同志,把群众运动当成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好像不搞群众运动就不是群众路线。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要在群众中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一切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必须依靠群众的自觉和自愿。而当时的许多群众运动,往往没有真正的群众基础,而是在强迫命令的情况下进行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脱离和违反群众利益”,恰恰违背了群众路线。这种违背群众路线的所谓“群众运动”,不仅不能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而且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威信,破坏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证明,群众运动的最大受害者往往就是群众本身,这是十年“文革”留给人们的沉痛教训。

现在有些党员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并不是缺少认识,而是缺少继续执行的信心。有些党员提起群众路线,都可以做到说得到位,讲得出彩,但其实只是一纸空谈,群众观点没有真正执行下去,更没有深入到自己的观念形态中去。而执行下去的信念则需要一种更坚定、更持久、更经得起磨练的意识。要时时知道我们党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时刻铭记这一根本,大力推行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方针教育,引领党员真正领悟这一方针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因为工作地位、工作特点变化,甚至抵制不了金钱美色的诱惑,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周期律”的魔咒。如果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保持清醒头脑,能够始终坚持不脱离人民群众,我们就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影响着党的发展。群众路线就是党与人民沟通的纽带,所以,群众路线到底成不成功,直接会导致我党最终的成败。

显而易见的,对于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正确的认识,即使是已经转化成自己的观念,也是不够的,还要及时地把这种理论和思想付诸于行动。而实践则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好的方法。所以,要帮助党员正确而又及时的实现从“知道”到“行动”的转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坚持以高度的理论为指导,以强烈的改革激情为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使命。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纸上谈兵,做群众路线的贯彻者与执行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人民需要的、人民依靠的时时铭记于心。凡事为了群众,凡事依靠群众,竭尽全力让群众满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和感悟党对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高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1128.

〔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933.

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篇5

群众路线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群众路线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作了规范的表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认为,它是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的**。我赞同该观点,同时认为,它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其中前两句是世界观,后两句是方法论。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之所以是世界观,是因为它体现了历史唯物**的精髓,其核心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是国家的主人,是公共**的来源和力量的源泉,是我们的****,也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国先人很早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朴素的历史唯物**思想。历史上唐太宗等封建社会的明君也说过“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说明他看到了民众的作用,但其世界观仅局限于利用民众的力量为封建皇朝服务,从而更好地**民众。资产阶级**也重视民众,但他们重视民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争取民众的**而**,从而更好地维护本*派以及本*派所**的某一区域、阶层、类别人的利益。*重视民众、**民众**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与封建社会明君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区别。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之所以是方法论,是因为它形象地概括了*人决策的形成、实施、修正、完善的路线图,概括了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也是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机关、***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倾听民声、汇集民智、顺应民意、**人民利益。回顾我们*的历史,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坚持得不好,**、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坚持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建国前,坚持群众路线是*人自觉自愿的行动,因为一脱离群众,就难以生存,更不可能发展,随时可能掉脑袋、打败仗,因而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而建国后,****如果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仅不会有掉脑袋的危险,而且少了许多嗦和麻烦,使人感觉很“舒服”,但正是这种“舒服”,就像温水煮青蛙,使其慢慢地**。这说明,和*年代坚持群众路线,比战争年代具有更大的必要性和更强的紧迫性,也需要更高的自觉性。

过去,我们对群众路线较多地从方法论角度去理解,比如对政法机关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往往把群众路线理解为一种方法。其实,世界观比方法论更重要,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方法论是为了贯彻落实世界观,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群众路线**的整体。

检察机关进行群众路线教育有特殊的意义

与*政机关、其他政法机关相比,检察机关直接跟群众打交道相对少一些。如*机关、人民**、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都设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机构;*机关的很多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民事行政案件,接触群众也比检察机关多。

司法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强调专业化(职业化)。为了保证公正廉洁执法,司法人员必须超脱,而不能跟方方面面有太多的牵涉。在法治较完备的国家,司法官必须深居简出,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但过于强调专业化(职业化)又可能造成国家司法权专断,过于超脱又容易脱离群众,从而影响对群众疾苦、想法、呼声、愿望的感知和了解,影响案件处理对民意的体现,影响执法为民宗旨的落实。为此,必须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专业化(职业化)与**化相结合,并把体现群众路线和**化的某些内容纳入法律、**,如向**报告工作、人民陪审员**、人民**员**、******、举报**等。世界各国的**之所以设立陪审员**(**法系)或陪审团**(英美法系),由陪审员参与**,或由陪审团决定是否有罪,法官只负责量刑,就是为了防止司法工作脱离民众、背离民意。各国法律之所以赋予并不精通法律的陪审员、陪审团以**权,就是认为普通民众根据其朴素正义和道德良知,能够对案件得出正确判断,更重要的是使案件的处理结果能够符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要求,从而获得社会公众心理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遵从。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职业化与**化相结合,能使司法工作接地气,使案件的处理既符合朴素正义和道德良知,符合民意,又符合法律精神。许多国家司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调整职业化和**化之间的关系和比重。因此,坚持群众路线,对司法工作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司法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司法机关是评判是非曲直的地方,是公*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寄托着人民群众对实现公*正义的最后期盼。如果司法机关都不公正,那人民群众就会感到无助甚至绝望。因此,司法机关更应坚持群众路线。

检察机关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要防止和克服“老一套”和厌倦、应付的思想情绪。近些年来,检察机关进行了****法治理念教育、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以“为民”、“**”为重要内容,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为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部分检察人员也容易产生“老一套”的思想和厌倦、应付的情绪。还要看到,检察机关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经历了这么多活动都未能解决的问题,它们已具有“抗药性”。因此,既要防止和克服“老一套”和厌倦、消极应付的思想情绪,又要解决“抗药性”问题,研究采取比以前更好的办法、更得力的措施。

教育实践活动要结合检察实际,体现检察特色。一要把预防和解决检察人员违法**特别是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执法不公、司法**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这些问题是“*”中最严重的部分,不突出这个重点,就难以推动一般的“*”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解决一些地方实际存在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问题,即少数**同志为了不得罪人或者不影响自己的“政绩”、“声誉”而有案不查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姑息养奸、养痈遗患,从而搞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风气。二要把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特别是特殊群众工作本领作为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刑事**高发期。检察机关是办案的,而案件是社会矛盾的产物。我们除了办好案件之外,还要解决引起案件的矛盾,否则新的案件还会发生。而要解决引起案件的矛盾,就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模范检察官张章宝之所以能在*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一是因为对群众有感情,二是因为具有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当前检察队伍结构有了可喜的变化,****高了,年轻同志多了,但“三门”**也多了。他们会讲法言法语,但不太会讲群众语言,更不懂得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提高与群众打交道、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还有,检察机关打交道较多的是特殊群众,主要包括**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亲属,案件证人,诉讼**中的**对象(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提高做这些特殊群众工作的本领,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与理性*和文明规范执法并重,强化释法说理,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和信仰,努力争取办理一案,用良好的执法形象感染一批、教育一片,而不是办理一案,得罪一批、骂声一片,“洒向人间都是怨”,从而使人民群众失去对法治的信心和信仰,是我们必须****并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要防止*,注重实效。教育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形式,但不能搞*,而必须注重实效,解决突出问题。衡量活动的成效,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次会,发了多少个文件材料,而是看“*”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是不是得到了遏制以及解决。例如,队伍中的违法**现象是不是少了;一些影响检察机关形象和公信力的顽症是不是解决了;“文山会海”是不是少了,会议质量是不是高了,文件、材料中的空话、套话以及永远正确但不解决问题的话是不是少了;下基层调研是不是深了、质量高了、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多了;**亲自动手的是不是多了,当甩手掌柜的是不是少了;工作效率、质量是不是提高了;服务基层是不是更有成效了;机关内部一方面一些人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向基层借很多人的矛盾现象是不是有所解决了;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的人是不是多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决难题的是不是多了;****严格自律的自觉性是不是进一步提高了,等等。我们应该从高检院机关抓起,从自己个人做起,使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篇6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温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当然,有了标准,不采用、不使用,再唯一、再最高的标准,也等于是白搭、空摆。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各项考核指标、措施、政策,都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做好本职,服务群众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五心教育”指出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一个新时期中,认真的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服务群众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态的声音中走了样,在一片落实的声音中落了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

扎根群众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就因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分。同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我们必须从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不变的坚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要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的实际,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群众作风和干群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而不回避问题,真正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基层群众是我们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