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主持词 > 教研活动主持词(8篇)正文

《教研活动主持词(8篇)》

时间:

主持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富有个性。在当今中国社会,我们对主持词已经不再陌生,主持人大多通过提前写好的主持词来开展工作,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教研活动主持词(8篇),欢迎参考阅读。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1

尊敬的**,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

信仰让思想迸发出火花,希望让未来散发出光芒!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郊区文苑小学和育英小学的语文联片教研活动。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育英小学各位同仁的到来!

今天的联片教研活动中,有我昔日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也有今日奋战在一线的姐妹,但不论何时,不论河底,关住家门,我们就是一家。所以,今天在这里,大家依旧不必吝惜自己的言语;也不必有所顾虑。畅所欲言,讲出您的疑问和困惑;说出您的观点;介绍您的宝贵经验;真诚的希望本次教研活动能够为我们的前进推波助澜。

一、今天联片教研的主题是:字理识字。

这也是我们文苑小学这一学期语文教研活动继:吟诵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以来的第三个教研板块教研。

二、研讨活动共有四个环节:

1、由文苑小学延老师执教《小伙伴》

2、“字理识字”专题讲座。

3、执教教师说课、反思。

4、听课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师生行为展开点评。

5、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讨。

6、**总结点评

三、具体程序:

1、刚才我们聆听了文苑小学青年教师延老师支教的一节识字课:《小伙伴》。感谢延老师的精心准备,感谢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2、接下来有请张计芳老师和我们分享《字理识字》专题讲座。

感谢张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在字理识字的理论上再次上升了一个高度。

3、下面我们就围绕这次的主题“字理识字”,结合延老师的这一节课进行交流。首先有请做客教师延老师对本节课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后的反思。

4、“语文课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不论是做客人,还是听课者,我们永远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研讨中成长的。下面我们就以这节课为例,来交流我们独特的观点吧。

5、感谢大家对本节课的精彩点评,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其实,“字理识字“作为本学期我们文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来说,很多老师也有自己宝贵的经验来跟大家分享。现在我们来听听他们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6、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让我们对“字理识字“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运用。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副校长为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做总结。

感谢李校长精彩的点评,感谢大家的大家的畅所欲言,最后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杭锦旗教研室x为本次区域教研活动做总结。

7、感谢xx老师海纳百川式的总结,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每一次的联片教研活动都记录着我们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每一次联片教研活动,都是我们前进的一个足迹;都是我们交流思考碰撞出的一束火花;也是我们收获的一次自我升华。虽然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学习型、思考、努力的脚步依旧会前行!最后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夏日清凉,心似蓝天,花样美丽,一生幸福!谢谢大家!

教研活动主持词范文 篇2

【关键词】 网络教研;WIKI;交互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52―04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网络教研便是依托网络技术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网络教研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线性化以及专家引领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1]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教研可以作为传统教研活动的辅助和补充,并期盼带来教研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此,近年来一大批网络教研平台应运而生,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甚至部分区县、学校,都先后建立了大量的教研网站,如中国教师研修网、新思考、海盐教研网等,形成了如苏州教育博客、海盐教育博客、教育大发现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学习教研团体。网络教研的开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群和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但是,目前在网络教研的推广实践中,也凸显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多数教师缺乏持续参与热情、深度交流互动不足、协作共创资源缺失等。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深入探究其解决的路径,对于提升网络教研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教研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持续参与热情

网络教研以其跨时空性、参与主体的民主性等特点理应成为广大教师畅所欲言的场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仅有少数教师是所谓的教研“常客”,多数教师则以“潜客”身份出现,将网络仅仅作为获取政策法规等信息的“知会渠道”,而非教师的“交流渠道”,或将自身置于旁观者位置。这一方面难以维系教师本身持续参与的热情,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会极大地影响网络教研的推广进程。可以说,提高教师参与的坚持度成为网络教研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2]

2. 深度交流互动不足

提高网络教研的有效性,不仅要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更要使所探讨的问题深入下去。然而,目前网络教研中教师间的互动尚处在浅度和中度层面,多以赞同、同意等词语简单回应,有些通过摘录作者语句来表达一下个人态度,或对内容进行简单分析,简要表达对主题的看法。在博客平台上一些教师只专注于自己撰写博文,很少在意与他人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如何才能激发网络教研中教师的深度交流?有学者指出:一方面应当采用现实教研当中的主题研讨方式,围绕某一主题的活动最能引发教师的思考;另一方面应当针对现实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问题是激发思维的发动机。[3]我们认为,在网络教研中不仅要倡导主题的研讨及问题导向式的互动模式,更应在教研环境的支持上形成一定的动力机制,才可能促进教师间深度交互的发生。

3. 协作共创资源缺失

目前许多教研网站对教育资源建设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平台资源丰富,并在设计上提供导航、信息检索、资源上传下载等功能,鼓励广大教师发表文章,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理念,不断丰富了教育资源库。然而,这种资源的建设缺乏协作共创性,发表的文章大多是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知,尚未体现出教师的集体智慧,或者说教研的研讨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可供教师在实践中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这实际上也成为阻碍网络教研前行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认为,网络教研中的资源建设不仅要体现共建共享的精神,更应是一种优化,通过教师集体智慧创生优质资源,再服务于教师整个群体智慧的提升。

此外,网络教研中还存在教研内容有待深化、组织管理需要加强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一种网络教研引领机制,网络平台应在教研环境的支持上形成一定的动力机制,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参与热情、促进深度交互的发生及增进优质资源的生成。对此,社会软件WIKI的先进理念与强大功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二、WIKI的特点及其在网络

教研中的交互机制

1. WIKI的特点

自从WIKI概念的发明人Ward Cunningham于1995年开发了一种管理网站内容的工具后,这种“可以运行的最简单的在线数据库”就备受关注,最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软件WIKI作为一种全新的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平台,满足了网络时代资源共享与协作共创的要求,并以其编辑权限简单、创建链接容易、更新列表及时、汇聚功能便捷和全文检索开放等设计理念,彰显了技术上的独有特点。

(1)使用平等性

任何用户都可随时在WIKI上进行注册,且登陆后即可对他人的内容进行修改与编辑,也可以快速创建、读取、更改个人的超文本内容,一切活动遵循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2)开放共享性

WIKI社区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空限制,具有自愿、开放和匿名性。每个用户都可以随时查看、完善已的信息内容,且所有修改记录都被保留下来,以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共享应用。

(3)自组织与可汇聚性

自组织性是指WIKI中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是可以修改的。可汇聚性是指针对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WIKI可以将其汇聚于其中的某个页面,这时相应的链接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4)协作共创性

WIKI作为一种供群体用户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协作工具,通过创建的词条,使志趣相同的用户自发地组成协作交流小组,组员间共同协商、讨论与创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协作成员的共同创作能力。

2. WIKI环境下网络教研的交互机制分析

WIKI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超文本网络协作式写作系统,以其固有的记录存留方式,以及以非线性和自组织为主要特点的知识链接机制,能够显著激发社区成员的参与热情,有效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并通过持续的互动交流,逐步将个人分散的知识凝聚成系统化、集成化的知识,进而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促进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群体知识的升华。WIKI对网络教研的有效支持可从如下方面体现:

(1)提供可信任的内容

WIKI环境中形成的知识是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通过教师对每一个词条的共同关注,随时进行修改完善而形成。由于WIKI具有较好的版本控制功能,能够保留教研活动进程中不同版本的更新及相应的更新描述,使之做到了既面向教师群体广泛参与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通过WIKI存留原始信息的机制,参与活动的教师能够较容易地判别内容的可信度,也保证了网站的规范性。同时,借助WIKI版本对比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了解个人对活动方案的贡献以及来自他人的点评与不同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他人的关注和反馈可以影响主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充分利用WIKI这一特征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从而有助于解决网络教研教师参与热情不足的问题。

(2)网状的知识链接结构

通常,传统的BBS或网站是由一个组织或个人,该组织或个人拥有主题控制权,其他人则不具有任意发文、修改等权利,形成的是自上而下单一流向的主题引用。而基于WIKI网络教研的社群是一个由词条组织起来的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教师间可以通过修改词条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这样知识的传播是以词条为中心的非线性形式而展开,形成的是网状的知识链接结构。同时,WIKI对信息持续编辑的功能,使其易于成为知识建立的基地,教师通过群策群力、协作共创来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更优化的活动方案,从而解决网络教研平台中资源丰富但有效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自组织过程,中间没有任何的强制力量,而且由于知识链接是采用相互引用和描述的方式,也使WIKI社区中教师间的持续交流得到保障,为进一步深度交互创造了条件。

(3)知识共享与转化

WIKI具有开放性特点,是一个开放性极高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对相关主题发表个人观点,并随时与他人进行相互探讨,从而有效实现知识共享。此外,从认知论的角度分析,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指容易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可确知的知识,便于学习、研究和存储使用;后者指隐含的经验类知识,通常隐藏在个体的经验、价值观和文化中,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也不易被他人学习利用。因此,要获取、存储和共享隐性知识很困难,而WIKI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在WIKI环境下的网络教研中,知识传播者首先通过WIKI平台词条信息,将个人隐性知识外化,而当这些信息被社区其他教师浏览时,教师常常会将观察学习到的新知识纳入个人的认知结构中,不断积累、拓展和重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实现显性知识的内化。同时,知识接收者又可以通过WIKI平台对相关词条进行修改、补充,进而生成新的信息。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而引导教师间的交流向深度交互方向发展,有助于解决深度交互不足的问题。

三、基于WIKI平台的网络

教研活动路径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互联网为依托而开展的跨时空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协作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在网络教研活动中需要着重解决教师个性反思与小组协作共创之间的协调问题,确定活动的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第一步,而教师共同创建、协作修改、评议反思的教研路径则是教师实现具体交流互动的过程。WIKI环境下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路径如图1所示,它由主题论证、协作共创和评价反思三个基本阶段组成。

1. 主题论证阶段

目前网络教研的形式可谓多样化,但是教研内容还有待深化,其中主题的确定尤为重要。WIKI平台能为主题的确立创建一个供参与者共同协商论证的环境,旨在对活动主题的整体目标进行论证,即在个体对活动主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之间进行主题的论证。通常先由主导教师在WIKI平台上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信息,这些问题一般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教育热点等,经由其他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筛选论证,最终确定网络教研问题的研究价值。活动主题确定后,每位教师便以自身教学实践为背景,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个人的方案初稿,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WIKI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实现资源的不同维度检索、查询和有序调用。这种方案初稿既是教师个性的展示,又是后续深层加工的基础。

2. 协作共创阶段

协作共创主要体现网络教研中的人人协作,共享创作成果。为了强调小组活动的协调统一性,以及充分体现WIKI对小组协作共创的支持,本阶段由活动方案制订与实施两部分构成,如图1中粗虚线框所示。在方案设计部分,活动小组应从总体上设计出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而此前需要教师对研究的主题进行细化处理,即将总体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然后每个教师可以通过WIKI平台与参与教研的同行展开讨论,进而采用协作分工的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优化解决方案。

网络教研中的小组协作通常是在专家支持下分组,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任务分配,采用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方法进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可根据任务进行角色定位,既可以是一项任务的组织者,也可以是另一项任务的参与者。教师除了可以参加组内的教研活动,还可以参加组间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发挥协作的整体功能,并在活动过程中善用差异,促进共同发展。以协作备课环节为例,小组内的任何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不同版本教案进行修改完善,直至生成最终教案即成品教案。成果的生成有赖于对条目信息的不断优化,它并非简单的文字交流,而是以修改教案内容为基础,教师各抒己见,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在反复修改和争论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度认识。

3. 评价反思阶段

评价反思主要是利用WIKI平台实时记录的功能,对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利用WIKI版本对比功能,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对活动过程进行客观思考,并借助他人的点拨、分析和质疑来进行反思。对于教案的每次修改,WIKI系统都会提示注明修改原因,从而有效避免了条目修改的随意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教师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分享,通过协作互动过程,教师可将研究案例、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分享。实践表明,经验分享是同行有益的参考和学习方式。而WIKI平台既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氛围,也给教师提供了反思的工具和平台,教师可在WIKI上发表教学反思日志,记录问题设计、实践过程和反思结果,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等。

四、结语

网络教研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活动方式。基于WIKI的网络教研从研讨内容呈现、知识链接网络机制、知识共享与转化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教研环境与动力支持,有助于教师保持持续参与热情、开展深度交流互动、共创优质资源。WIKI环境下的网络教研,通过主题论证、协作共创和评价反思等活动路径,可形成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的教学案例,它既体现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促进教师教学实践与研修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艺。 面向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观察[J]. 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2007,(5):9-12.

[2] 李娟,张景生等。 山东省网络教研现状与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08,(6):67-69.

[3] 黎加厚。 “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7):5-6.

[4] 任丽燕等。 WIKI-SNS在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56-59.

[5] 黄菁,杨帆。 WIKI知识共享与企业WIKI理论初探[J]. 图书与情 报,2009,(1):55-60.

[6] 戴心来,王秀山。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知识转化与共享[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9):14-16.

[7] 雷雪等。 基于社会认知论的WIKI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2):30-34.

[8] 霍丽荣,张文晓。 基于博客和GoogleGroup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比 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7):102-105.

[9] 谌亮,戴心来。 基于wiki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平台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78-80.

[10] 魏晓彤。 “同课异构”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110-113.

教研活动主持词范文 篇3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视觉支架式教学;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44-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闭症是儿童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种。〔1〕语言障碍是这类儿童最常见、最显著的症状。语言障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与人沟通,进而引发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如果能提供有效的语言教学干预,以引导自闭症儿童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词汇,则可促进其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使其今后的学业成就更为乐观。〔2〕

在国外,1965年Hewett首次将应用行为分析引入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干预中,并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其后,有关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干预先后经历了注重日常情境功能性训练的自然行为干预,强调语言训练与非语言训练相结合的发展干预,重视环境高度结构化与视觉优势的结构化教学干预等发展阶段。〔3〕然而,这些干预方法大多为某种单一的治疗技术,在实际运用时仍有缺陷。在国内,针对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有关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方面的研究则起步更晚,现有的研究大多直接借鉴国外的方法。

回顾四十多年来有关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干预研究可以发现,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干预呈现出以下趋势:越来越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学习特征,越来越强调结合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情境与生活经验开展语言干预,越来越强调语言训练与非语言训练相结合。本研究采用的视觉支架式教学正是根据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特质,结合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整合自然行为干预及结构化教学的优点,以构建自闭症儿童内在支持系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1)充分调动自闭症儿童的视觉能力。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均表明,自闭症儿童通过视觉获得的对信息的理解优于听觉,他们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表现出对视觉形象的依赖。〔4〕(2)与日常生活情景紧密联系。视觉支架式教学取材于自闭症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和活动,强调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但它并不等同于自然教学,因为自然教学强调物理环境的安排,即强调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短暂而随机的语言教学。〔5〕视觉支架式教学则是利用自闭症儿童身处的生活情境,为他们提供一个支架协助其思考、理解和回忆,这是对自然教学的有效利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视觉支架式教学对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入选标准

(1)学龄前的自闭症男孩和女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儿童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2)排除Asperger综合症、Rett综合症、特定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其他障碍。

(3)家长自愿接受并配合干预,方便随访。

2.研究对象

根据以上标准,研究者在某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筛选出2例自闭症儿童,1名作为实验被试,1名作为对照被试,根据他们在图片词汇测试(PPVT)中的结果进行配对,详见表1。

(二)研究架构和设计

1.研究架构

本研究以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被试配对组实验设计,将视觉支架式教学系统地运用于自闭症儿童在事件情境中的语言学习,以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成效。其中,自变量为教学干预,因变量为曹纯琼编制的《儿童语料分析记录表》与《儿童学习评量表》中所评量的各项语言能力,如口述事件能力、连贯性、词汇数、语法句型结构、平均句长等。

2.实验设计

(1)基线期:研究者对实验被试的语言能力进行事件情境的语言取样,以建立基线期资料。具体的做法是,研究者要求实验被试根据相片口述其亲身经历的事件以进行语言取样。取样时,研究者只用口语指示“请你说一说这些照片”,而不作任何与情境相关的提示。

(2)干预期:研究者对实验被试进行一对一的实验教学,每周5天,每天进行一次个别化教学(30~40分钟),共10次。每隔一次教学都会进行一次教学效果评量,方法与基线期相同。

(3)追踪期:在实验被试的语言达到预定标准并呈现稳定的趋向后对其实施追踪评量。

3.评量工具

评量工具包括《修订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简称PPVT-R)〔6〕、《儿童基本资料表》(由康复中心提供)、《儿童语料分析记录表》〔7〕、《儿童学习评量表》〔8〕。

4.教学材料

研究借鉴曹纯琼的教材教具设计,〔9〕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和语言能力现状设计视觉支持材料。

(1)情境相片:儿童亲身经历的某一事件的彩色照片(本研究选择的是“超市购物”情境),用于协助儿童回忆并叙述与主题相关的事件。相片5寸大,共4张。

(2)语词卡:若干张大小相同的卡片,呈苹果形状,内置不同类型的口述事件要素(人物、地点、动作、物品),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粉色为“人物”,橙色为“地点”,红色为“动作”,米黄色为“物品”。颜色可提示儿童口述亲身经历的事件时需要包含4个要素,以帮助儿童完整描述整个事件情境。

(3)事件语意图:一个由事件主题与关键问题及相关语意信息所建构的网状图。事件主题被分解为四个口述事件要素,形成一个支架(如图1)。

(4)语词语意图:由一个事件主题与若干相关语词卡构成,状似苹果树,语词卡置于苹果树内(如图2)。

(5)语句卡:参考图片兑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System)设计而成,旨在协助儿童扩充原有的口述事件语句并学会目标语言。一张语句卡代表一个完整的语句(如图3)。

5.实验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基线期资料确定教学起点,再根据中文的语法句型结构〔10〕及儿童语言发展顺序〔11〕等,编制适用于研究对象的教学目标。

(2)开展教学

①帮助实验被试理解各口述事件要素。研究者呈现情境相片、事件语意图、语词语意图等以提供视觉支持,并针对事件要素提出问题。实验被试根据提问将语词语意图内的语词卡放置在事件语意图中相对应的问题栏内,直到能将所有语词卡都准确放置到事件语意图内为止。

②帮助实验被试形成口述事件能力。研究者呈现事件语意图、情境相片,然后提出问题。实验被试根据提问指出事件语意图中的语词卡,直到正确为止。

③以语句卡为辅助工具,帮助实验被试组合目标语言。研究者呈现情境相片、事件语意图和语句卡,然后提出问题。实验被试根据提问,把事件语意图中的语词卡放入语句卡中,组合成目标语言。

④褪除视觉支持。研究者依次褪除语句卡、事件语意图、语词语意图、情景相片等视觉支持,并提出问题,请实验被试根据提问回忆事件过程。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被试在各阶段语言能力的变化

1.口述事件能力的变化

根据曹纯琼的研究,口述事件能力通过率的计算方法为四个口述事件要素的通过率之和。各要素的通过率指的是被试的评估语料中符合目标语言的要素实际出现的次数占应出现次数的百分比。分析显示,本实验被试口述事件能力通过率的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数据的Bartlett比值均小于1,说明各组数据是非自我相关的,属于有效数据。〔12〕T检验结果表明,该被试在基线期的口述事件能力通过率与干预期、追踪期的通过率均有显著差异。

本实验被试的口述事件能力通过率在基线期呈稳定态势,在干预期呈上升趋势,并由变动趋向于稳定,在追踪期呈稳定趋势,显示出干预的维持效果(见图4)。

2.语法句型结构等其他因变量的变化

同样借鉴曹纯琼的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实验被试的评估语料中语法句型结构、平均句长、词汇数、连贯性在各阶段中平均值的差异(见表2)。语法句型结构分完整单句和不完整语词(符合目标语但不完整或与事件情境不相关的语词语句以及仿说句等)两种,本实验主要计算被试的评估语料中的完整单句在实验情境的目标语句中所占的百分比。平均句长的计算方法为所有语料词汇数总和除以所有语料总句数,重复的语句或词素(具意义或语法功能的最小语言单位)不计算在内。连贯性则视语料整体的连贯或不连贯计为1分或0分。

(二)对照被试在各阶段语言能力的变化

用同样的方法对对照被试进行测试,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对照被试口述事件能力从前测到后测未发生显著变化,语法句型结构、平均句长、词汇数、连贯性也表现稳定。

(三)实验被试与对照被试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1.口述事件能力的比较

如表4,实验被试的前测(基线期)成绩与后测(追踪期)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变化,其口述事件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对照被试的后测成绩较前测成绩略有增加但不显著。

2.语法句型结构等其他因变量的比较

如表5,在语法句型结构、平均句长、词汇数及连贯性方面,实验被试的后测成绩均比前测成绩有所提高,而对照被试则几乎未发生变化。

四、讨论

实施干预后,实验被试在语言能力上的表现从基线期到追踪期呈低水平的稳定――波动――高水平的稳定的趋势,显示出干预效果。在基线期,实验被试在口述事件时缺少“人物”要素,在表达中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我”,语法结构多为单独的物名、自己的名字或动宾结构语句,并存在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形,尤其是在口述“超市情境”时对叙述付钱和找钱有困难,不知该如何表达。在干预期,由于碰上清明假期使得干预中断,被试的口述事件通过率一度有波动,这表明视觉支架式教学是有效的。此外,实验被试在学习了正确的口述事件要素和结构之后,多会自行修正错误。

实施干预后,实验被试的语法句型结构、连贯性均有明显进步,词汇数、平均句长也有所增加,但提高幅度不大,这可能与目标句型较为简单有关。

此外,实验被试的家长及所在班级的教师也反映,被试的语言能力有所进步。首先,在人称代词的使用方面,在干预前,被试不会正确使用代词“我”,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大多用自己的小名“嘟嘟”替代。当问他“嘟嘟是谁”的时候,只有在成人提示下他才会在拍拍胸口的同时使用代词“我”。干预后,被试使用代词“我”的频率有所增加,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使用,如:“我要喝水”“我想妈妈”等。其次,实施干预后被试会有意识地使用“人物”“地点”“动作”“物品”四个口述事件要素来表达。如在回答成人问题时,学会了以“我”开头,说出完整的句子,与干预前只会使用不完整的语词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见,视觉支架式教学的干预效果不仅体现在实验结果的数据上,还体现在被试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视觉支架式教学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干预效果,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本研究中事件语意图、语词卡、语句卡、情境相片等实验材料的运用充分发挥了自闭症儿童的视觉优势,帮助他们建构起内在的语言支持系统,使其语词概念僵化和不懂得灵活应用的情况得以改善。如事件语意图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思考;配合相片反复提出四个关键问题则可以避免被试采用机械记忆式的背诵来应对;语词卡、语句卡的运用可以帮助儿童串联词汇、组成语句。据被试的母亲反映,被试对拼图有一种天生的兴趣。在实验中,语词卡可随意放置在语句卡上,让被试像玩拼图一样进行语句排列组合练习,在增加乐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其保持注意力。情境相片的内容为被试亲身经历的日常生活事件,容易唤起他的回忆,且易引导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外,固定的教学步骤有助于减轻被试的学习压力,容易促使其产生自我成就感。〔13〕

第二,家长是自闭症儿童最理想的语言教师。在本研究中,被试的母亲多次旁观了教学过程,研究者也多次与她围绕语言教学干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她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干预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干预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学前期是语言能力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正确及时的语言训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国内外研究均表明,5岁半左右是儿童掌握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14〕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在本研究中,实验被试为5周岁的自闭症儿童,干预正发生在其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也可能是本研究中实验被试语言能力改善效果明显的原因之一。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的结论是:视觉支架式教学确实有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研究者建议,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干预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争取家长强有力的支持。在单训室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只是全部干预的一小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主要环境,如果家庭干预能与专业干预相结合,不仅可客观上延长训练的时间,增加训练强度,丰富训练内容,而且可在生活中充分巩固和维持训练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尝试使用视觉支架式教学的事件语意图、语词词意图、语句卡等教具,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乃至其他领域能力的发展。

第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干预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也是一个伴随其成长发育全程的漫长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干预方法,持之以恒,必能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DR SUNG MIN,LENA HENG.儿童心理健康手册9:自闭症〔M〕.,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2.

〔2〕〔7〕〔8〕〔9〕曹纯琼。鹰架式语言教学对自闭症幼儿的语言能力学习效果之研究〔EB/OL〕.〔2004-05-01〕. 163.21.111.100.

〔3〕MOLDIN S,RUBENSTEIN J. Understanding autism:From basic neuroscience to treatment〔M〕. New York: CRC Press, 2006:444-451.

〔4〕曹漱芹,方俊明。自闭症谱系儿童语言干预中的“视觉支持”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8,(5):26-32.

〔5〕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的行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92.

〔6〕陆莉,刘鸿香。修订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M〕.台北:心理出版社,1988:1-125.

〔10〕刘兰英,孙全洲。语法与修辞〔M〕.台北: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1997:1-490.

〔1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137.

〔12〕杜晓新。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1,(1):8-10.

〔13〕SHEILA COATES,JOHN RICHER.Autism:The search for coherence〔M〕.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2001:51-263.

〔14〕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A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Visual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in Promoting Language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Chen Li

(Department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and Audiolog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Cao Shuqin, Qin Jinliang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310012)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4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我谨**空压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参与、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朗读展示”。在这个“读”占鳌头的语文世界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更能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机。让我们用耳朵来享受,用心灵来聆听。

今天的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我声飞扬,从低年级开始是我校每位语文老师的朗读展示;

第二,心有灵犀,是从高年级开始对第一轮的展示做共鸣点评或者提出建议;

第三,由兄弟学校的老师们选出你们认为的三名朗读能手。

首先第一板块我声飞扬:请一年级张亚静老师朗诵童话故事《这儿真好》!

孩童的故事,孩童的语言,孩童的世界,别以为一年级老师只擅长童话,下面这位一年级老师将带给我们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一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虽然历经百年,依然传诵不衰,请听史亚辉朗诵《海燕》。

史老师的朗读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让我们进入海燕的世界,海燕的呐喊,喊出了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的宣言书,面对大海、乌云、闪感受着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儿请允许我**我们学校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老师到二十里店镇小学指导教研工作。 今天,我们活动的形式是主题研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我们的研究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借此机会,畅所欲言,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这次的教研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由我简单说明此次教研活动的目的。

二、由课题负责人老师介绍课题的确立及课题研究进度

三、大家对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四、语言文字运用片段设计。

五、恳请教研室**对我们进行指导。

第一环节:首先由我简单说明此次教研活动的目的。

第二环节:由课题负责人田宇老师介绍课题的确立及课题研究进度。

老师是我们课题的立项人,从事语文教学的几年让她对语文教学有很多思考。我们请她谈一谈自己对课题思考。(大家欢迎)

第三环节:请大家对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5分钟

我们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半个学期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收获、有疑问,下面,咱们分组进行交流讨论,5分钟。各组选出一个**发言,其他进行补充。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的说出来。

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发言。

四、语言文字运用片段设计。

交流这么多经验,我们就来个实践。这有一个 的片段,请各位老师想想你会如何设计,请体现语言文字的运用。

五、恳请教研室**对我们进行指导。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教研**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议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

今天我们分享了大家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思考。相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只要老师们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创新,我们的教学之花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感谢各位同仁,谢谢大家!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培训活动。

参加会议的有我们一校四区全体教师400余人、优秀家长**近200人,区教研室小学教研团队也前来培训现场。欢迎各位**、各位家长的到来、感谢你们的**!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学校研究院及潍坊寿光世纪学校的四位专家为我们做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培训,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各位到会的专家,他们是**新学校研究院中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的刘修勤**、刘**曾任吉林省抚松县实验小学校长、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语文教研员;山东寿光世纪学校副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毕英春老师;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黄学慧老师;山东寿光世纪学校的孙海燕老师。

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本是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的时节,室外,寒气袭人,室内,却暖意融融,因为我们,带着对各位专家的期盼,带着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热情相聚这里,这份期待、这份热情,足以温暖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人事部、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实验项目,是国家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要项目,被教育部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自20xx年启动,很快发展到全国,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市**区将近4000所学校参与了实验,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和关注。20xx年底,临沂市引进了这项实验,所有市直中小学全部参加实验,我们学校作为区里的首批实验学校加入了这支实验队伍。

这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培训活动,主要安排了三项内容,一是聆听专家报告,二是观摩课堂教学,三是进行单元整体备课。

下面,先请刘修勤**为大家做报告,题目是【"语文主题学习"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有请刘**!

刘**为大家所作的专题讲座,用亲和的语言、生动的实例为我们详细地解读并介绍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起源、实验的特点、实验取得的成果,并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让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有一句话打动了我,那就是**贵先生总结的,语文主题学习,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这是一幅非常暖心的画面,更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育人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的教育境界。再次感谢刘**!休息10分钟。9:50精彩继续。

"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把传统的课外阅读安排在课内进行。根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每两周就要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和一本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把教材内容压缩在三分之一课时内完成,而把其余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实验之初老师们都有很多的疑惑:三四课时内能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吗?大量的阅读材料又如何去指导学生完成?怎样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随着毕英春老师走进课堂,通过生动的课例来寻找答案。孩子们已经准备好了。

感谢毕老师的精彩展示!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因为现在还是假期,我们没有打扰其他的学生,今天来上课的都是我们老师的孩子,他们有五年级的,也有四年级的,甚至还有一年级的孩子也勇敢地走**讲台。能和毕老师一起上课,收获那么大,表现这么优秀,真了不起!大家都替他们高兴!掌声送给毕老师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毕老师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青语会副理事长,入选国家专家资源库,她构建了"1+X单元授课教学",该教学特色在【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上相继发表。她多次参加、省级公开课,**内在赴**执教*四地阅读教学观摩课,出版个人专著【让语文焕发生命的光彩】。

接下来,我们请毕英春老师为我们作报告【整合优化双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掌声有请!

再次感谢毕老师的精彩报告!从今天起,我们学校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正式启动,行走在实验**的路上,我们内心有迷茫、有困惑,但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更有做好实验的决心和信心,相信有专家团队的引领,有教研室**的**,有所有老师的付出,有家长的全力配合,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定会走得很远!

今天上午的内容就进行到这里,下午两点,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分低中高三个地点分别由孙海燕、黄学慧和毕英春三位专家具体指导我们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其他的老师到各自校区继续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7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我谨**空压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参与、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朗读展示”。在这个“读”占鳌头的语文世界里,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更能让语文学习充满生机。让我们用耳朵来享受,用心灵来聆听。今天的活动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我声飞扬,从低年级开始是我校每位语文老师的朗读展示;第二,心有灵犀,是从高年级开始对第一轮的展示做共鸣点评或者提出建议;第三,由兄弟学校的老师们选出你们认为的三名朗读能手。

首先第一板块我声飞扬:请一年级张亚静老师朗诵童话故事《这儿真好》!

孩童的故事,孩童的语言,孩童的世界,别以为一年级老师只擅长童话,下面这位一年级老师将带给我们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一首散文诗,这首散文诗虽然历经百年,依然传诵不衰,请听史亚辉朗诵《海燕》。

史老师的朗读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让我们进入海燕的世界,海燕的呐喊,喊出了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的宣言书,面对大海、乌云、闪感受着海燕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美。

经典就是这样,历久弥新,美美朗读都别有不同的滋味,请听二年级郭春霞老师朗诵朱自清的经典之作《匆匆》。

花开花谢,四季轮回,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时间怎么就这样匆匆而过呢?让我们抓住她,赶紧来听李亚茹老师朗读的儿童诗歌《真想变成**的荷叶》。

我也想变成**的荷叶站在李老师的课堂里。现在,进入中段教师朗读时间,请听曹迎燕老师朗诵《庐山的云雾》。

刚朗读完的老师大学的专业是信息电子,三年教学是数学,到了这里,她开始学做语文老师,进步的速度和步伐都是无与伦比的,相信她一定也会在语文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有请我的朗读指导老师王佩朗诵《我爱这土地》。日军侵华,河山**,当王佩在诵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所有的字都站了起来,因为她不是用技巧,而是用的心,心投入其中,朗读就仿佛有了灵魂。请听朱雯雯的《蒲公英》音色甜美、清新自然。请听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长江之歌》。评委投票评选出三名朗读能手,王佩毫无悬念地拔得头筹,雯文、郭春霞、史亚辉、冯宁宁不相上下。

结束语:今天,我们站在文字里相望,站在文字里相融;美文雅韵,曲水流觞。最远的距离成为最近的咫尺;做语文老师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朗读两千年的诗词歌赋,可以诵读万千世界的经典篇章。今天,不是一个教研活动的结束,而是一个“诗意语文”老师的开始,我们这样阅读着,行走着,步子就变得优雅、从容起来……

语文教研活动主持词 篇8

各位**,各位兄弟学校的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相聚在这里,共同研讨小学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促进小初教师的交流。大家知道,文言文篇目积淀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质兼美。如何在中小学中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文言文教学理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非常感谢教研室,感谢中小学语文教研员袁xx、黄xx老师精心安排,为我们搭建宝贵的学  今天的活动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个环节由我校徐xx和李xx两位老师授课,请全体语文老师进行听课观课,收集课堂信息,并在听课时将您的手机调为静音模式,谢谢合作;

第二个环节,两位老师所授课进行说课和反思;

第三个环节,两位老师评课议课

最后,请各位我们的专家袁xx老师和黄xx老师为我们“指点迷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活动一:观课

下面进行第一环节,请大家观摩同课题教学展示,《陈太丘与友期》。

活动二:评课议课

1、两堂课展示完毕,谢谢两位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努力付出,我们首先请两位授课教师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程做简单的说明。

2、短短一堂课,凝聚多少汗,课堂的时光凝聚了老师们的智慧和汗水。下面请我们学校马xx老师和缪xx老师点评。

3、谢谢两位老师不惜吝啬的赞扬和直言不讳的建议,下面,我们将宝贵的时间让给各位专家,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为我们指点迷津。

活动三:总结结束

课堂教学是永恒的艺术,文言文教学是一朵永远盛开的花,一路欣赏,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

最后,感谢各位**、各位同仁参加这次教研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