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通信学论文(精选8篇)正文

《通信学论文(精选8篇)》

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通信学论文(精选8篇)。

通信业论文 篇1

引言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当前通信电源供电体制基本上是以集中放置、集中供电方式为主,有人值守、故障维修为主。而电源的负载,如传输、交换、数据、移动等专业的维护方式正朝着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少人或无人值守方向发展。通信基站是通信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任何情况下的正常供电,是保证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各通信基站内均配备了较先进的电力电源供电系统,包括开关整流设备、免维护蓄电池、油机等。这些设备是保障供电稳定和连续性的重要设备,对这些设备维护的好坏,不仅影响电源系统设备的寿命和故障率,而且直接涉及通信网络的平稳运行。

一、通信电源概述

从远古时代以来,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电也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因为有了电,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欢乐。正是由于通信系统的安全优质运转,无处不在的通信电源则是坚实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通信网的要求,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种电源设备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电压超出允许波动范围,杂音电压高于允许值时间并持续10s以上者均判定为系统故障。原交流系统中的电压、频率或波形畸变超出规定范围持续时间大于60s者均判定为故障。为此,要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有条件的通信部门应尽量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并设置2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所用设备要选用可靠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采用模块化、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更换,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任何新技术、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也是今后通信网络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业引入的新要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采用集中维护、远程遥信、遥测维护。在实施过程中,三遥点的设置要合理,绝不是越多越好,要以可靠性、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宜简勿繁。

二、电源系统使用中应重视的问题

电源系统目前广泛使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设备,其智能化程度高,电池采用了免维护蓄电池,这虽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在多方面引起注意,确保使用安全。

2.1按电源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功率余量大小来分,在使用中要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也不允许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或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会造成整流模块出故障,严重时将损坏变换器。自备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波形、频率和幅度应满足电源系统对输入电压的要求,另外发电机的功率要大于开关电源设备的额定输入功率,否则,将会造成电源系统设备工作异常或损坏。

2.2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理论上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电池内阻增大且温度升高,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寿命提前终止。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防止电池短路或深度放电,因为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深度有关。放电深度越深循环寿命越短。在容量试验或放电检修中,通常放电达到容量的30%-50%就可以了。

2.3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比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比重可以了解电池的存储能量情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是贫液电池,且无法进行电解液比重测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坏,预测贮备容量已成为当今业界的一大难题。用电导仪测电池的内阻是判定蓄电池好坏的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方法,但尚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的好坏程度。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还是放电法。在可靠性、经济性、可使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应选用四冲程油机为原动机发电机组。四冲程油机结构简单,采用多缸均衡做功、增压等一系列成熟技术适合于大容量机组的要求。其噪音小、污染小、性价比高。使用中把机组产生的热量排到室外,保证机组周围环境湿度不超过指标要求。公务员之家

三、电源系统的维护与检修

当电源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先查明原因,分清是负载还是电源系统,是主机还是电池组。虽说开关电源系统主机有故障自检功能,但它对面而不对点,对更换配件很方便,但要维修故障点,仍需做大量的分析、检测工作。另外如自检部分发生故障,显示的故障内容则可能有误。对主机出现击穿、断保险或烧毁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才能重新启动,否则会接连发生相同的故障。再好的设备也有寿命期,也会出现各类故障,但维护工作做得好可以延长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不要因为高智能、免维护而忽略了本应进行的维护工作,预防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主机的维护工作量很少,主要是防尘和定期除尘。特别是气候干燥的地区,空气中的灰粒较多,灰尘将在机内沉积,当遇空气潮湿时会引起主机控制紊乱造成主机工作失常,并发生不准确告警。另大量灰尘也会造成器件散热不好。一般每季度应彻底清洁一次。其次就是在除尘时检查各连接件和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牢的情况。由于整流器对瞬时脉冲干扰不能消除,整流后的电压仍存在干扰脉冲。蓄电池除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外,其等效电容量的大小与蓄能电池容量大小成正比。因此,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说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这样可防止事故,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极电池。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作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的参考,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在日常维护中需经常检查的项目有: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温度;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检测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壳变形和渗漏;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免维护电池要做到运行、日常管理周到、细致和规范,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使用年限;保证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保证电池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可靠。这是电池维护的目的,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运行规则。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极、压降大、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应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恢复和修复,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换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电池联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对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

参考文献

通信科技论文 篇2

有关电子化政府的定义有学者观点与官方观点之区分。

(一)学者观点

1、西方学者观点

McGinnis在讨论电子化政府时,认为电子化政府指的是政府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提供任何人所需要的服务,而这项服务不仅是让每一个人得到欲寻求的答案,也是让每个人得到实质上的服务。因此,电子化政府是使用各种硬体、软体工具建立一个政府与政府间、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桥梁。Canales则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改变提供给民众的服务型式,民众可不分昼夜地轻易满足其需求,而民众满足需求的地点不是在政府机构之办公地点,而是在网际网路上。JoshuaDean说,电子化政府即为政府运用现今科技的优点提供给民众更多及更好的资讯与服务。Rowena和Caroline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提供给民众一个实现自身权益的管道。Forman认为,电子化政府是利用数位科技(digitaltechnology)针对政府之作业模式做某种程度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使得政府的服务更加有效率。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人们利用本身的智慧,将科技的力量发挥到极限,而这股发挥至极限的力量所产生的效益,将使得政府的作业流程简化、作业成本降低、工作效能提高。Relyea及Shuler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发挥其功能的一种表现,透过资讯科技的使用,提供社会大众讯息的传递、资讯的流通、公共事务的服务,以提升政府作业的效率。[1]

2、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观点

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利用资讯和通信科技,形成网网相连,并且透过各式各样的服务设施,如自动电话语音、提款机、网际网路、公用资讯站等,提供各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主动完整的服务。也有学者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机关运用电脑网路系统,以及各种资讯服务设施,依机关、企业及民众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提供自动化服务之总体概念。简言之,电子化政府是透过资讯网路系统,将政府机关、民众及资讯串连起来,建立即时互动系统,让政府资讯及服务更加便捷,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信息。[2]还有学者认为,电子化政府是政府机关因应网际网路快速发展的趋势,将相关的资讯与服务设置于政府机关全球资讯网,作为民众与政府间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沟通管道,此一管道的运作以民众的权益为主要考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正确的资讯与优良的服务提供给需要的民众。[3]

上述学者对“电子化政府”的定义,实际上大同小异,我国台湾有人进行了如下总结:“电子化政府”乃指政府机关运用资讯通信技术形成相互连结,进行资讯交换,透过电话、电脑网路及共用资讯服务站等各种资讯设施,依企业与民众需求,以最方便的程序,直接提供更快速及创新的自动化服务。并以达成“单一窗口服务”为理想目标,不仅只是利用资讯通信科技的优势取代人工作业,更重要的是透过流程创新来加强各机关协调合作,改变传统作业流程,调整各机关的权责分工,并进而无形中打破传统组织层级节制的限制。[4]笔者认为该总结相对比较全面地揭示了“电子化政府”的本质。

(二)官方观点

根据联合国经济暨社会理事会(UnitedNation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UNDESA)的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DivisionforPublicEconomicandPublicAdministration,DPEPA)与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SPA)于2002年所发表的《BenchmarkingE-government:AGlobalPerspective:AssessingTheProgressofUNMemberStates》报告中,对“电子化政府”的定义是:泛指公共部门所有资讯通信科技的平台与应用,其从政府透过“网际网路”与“全球资讯网”(WorldWideWeb,WWW)传输资讯给民众提供服务的角度来诠释“电子化政府”。[5]世界银行(WorldBank)则是将“电子化政府”定义为:政府使用资讯与通讯转换公民、企业和其他行政单位的关系,这些资讯通信科技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目标,使政府传递更好的服务给公民,透过资讯充分授权公民,使政府管理更有效率。可以改善政府机构的回应性与课责型、避免较多的贪污腐败、提升行政透明度、提供人民较多便利性、降低服务成本并使政府税收成长。[6]

从上述官方机构的诠释可以发现,“电子化政府”是一种通过资讯通信技术,将政府、民众和企业联系在一起,使政府资讯和服务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给企业和民众,以提升政府的生产力和效率。并且网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有利于避免贪污腐败的发生。

二、电子化政府之起源

电子化政府的称谓首次出现在1993年美国政府在《ReengineeringThroughInformationTechnology》的报告中,目的是用来强调“利用资讯科技来革新政府”。根据美国政府资讯科技服务小组(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声明,国家资讯基础建设的中心精神在于塑造顾客导向的政府,而更主要的目标在于创造更容易取得、更有效率以及更容易运用的政府服务。1993年美国政府将政府资讯政策作为政府施政的主轴,并提出了“国家资讯基础建设计划”(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NII),作为支持“电子化政府”运作的基础,此后的报告中设想建立起运用资讯科技与顾客互动的政府机制,并提出了八项服务重点,除包括电子福利支付系统、公共安全资讯网络、国际贸易资料系统外,还有“电子政府”运作的支持机制,具体包括保护隐私权与资讯安全、整合政府服务资讯基础建设、改善资讯科技的取得、增加联邦人员的生产利与提高资讯科技的素质等。这些举措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各其他先进国家纷纷开始效仿。

三、电子化政府之应用形式

电子化政府的应用形式,是指政府与顾客群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包括三种形式,即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企业(G2B)、政府对公民(G2C)。简要内容如下:[7]

(一)政府对政府

电子化政府的G2G应用形式是指,应用软体设备,改善政府内在的运作,其中包括会计、预算、人力资源等领域。另外也包括文件的概念或所谓资料库的解决方案等,这些通常能够减轻资讯管理的负担。G2G方案的目标是促进资料整合,以及经由除去分裂的系统来改善整个流程。这样的系统经过建立整个组织而不是单一机关的解决方案,能够进一步改善整个组织的决策。对于大型组织来讲,G2G方案对于G2B以及G2C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政府对企业

此种应用形式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并把焦点放在了改善政府采购的效率上。政府机关内的职员都清楚,对于采购流程的改善是很艰难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对于政府采购实行电子化是今后改革的方向。网上申请功能,电子邮件传递的安排,以及对文件管理都有利于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与效能。G2B方案把焦点放在市场交易时能够减少采购的行政成本,以及扩大市场交易的机会,这与简化工作流程,减少邮寄时间,增加资料的正确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政府对公民

当人们习惯于使用网际网路与银行、书店及其他商务服务进行交易时,他们会预期希望与政府能够进行类似的电子交易。G2C方案的范围包括努力减少交易成本,改善资讯传播,增加公民参与,以及使得传递简化且更有效率等。

从上述三种“电子化政府”的应用形式来看,资讯的取得、服务的传递以及双向的沟通,是“电子化政府”的基本核心功能,通过政府网站的应用,可以达到资讯公开透明、服务申办跨越时空限制、民主职能充分发挥的目的。而G2G的跨组织创新服务、G2B的便商服务、G2C的便民服务则是“电子化政府”用以提供顾客导向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族群需要的手段,进而强化“电子化政府”功能应用的层面,这实际上是全球发展“电子化政府”的趋势。

四、电子化政府之内容

目前世界上各国虽然对“电子化政府”发展的需求不同,实际应用也基本属于因地制宜的情形,但归纳起来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8]

(一)电子化公文

公文的管理与传输通过网路进行,使得公文更加科学和环保。

(二)电子资料库

政府建立起各项电子资料库,收集政府所有的数据和资讯,并且方便让民众通过网路获取资料。

(三)电子邮递

政府建立起电子邮递系统,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沟通效率。

(四)社会保障电子系统服务

政府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等技术处理政府与各种社会保险作业,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给受益人。

(五)电子商务

利用资讯技术建构网路安全的环境下,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资料交换技术进行通信和交易处理。

(六)政府电子采购与招标

在电子商务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厂商进行采购、交易及支付处理作业。

(七)政府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自动处理政府多项业务,如网上报税、海关报单、政府文件等业务,从而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向政府提交业务申请。

(八)政府电子决策系统服务

该系统可为政府决策提供象决策分析等一样的服务帮助。

五、电子化政府之推动

资讯与通信科技的创新及普及应用,掀起了全世界电子化政府的浪潮,近年来无线、宽频及网路服务技术的创新进展,各种技术汇流整合,加上顾客关系管理、资料管理、知识管理等软体功能的进展,更为电子化政府注入了加倍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创造了公共服务的全新空间。因此,世界主要国家无不将电子化政府视为创新竞争优势的推进策略,竞相投入可观的资源,规划全新的e化服务,并配合政府再造运动的发展。下面就主要及各国家对电子化政府的推动情况作一简要介绍:[9]

(一)美国

美国因全球化危机、庞大官僚体系的行政支出及民众对政府信任的衰退,特别是在没有效能的行政成本上,公共部门的开销远大于私营部门。于是,克林顿总统任期内,提出了国家绩效评鉴计划,并于1993年3月3日命令副总统高尔组织国家绩效评鉴小组提出改革报告,并于同年提出了“国家资讯基础建设”(NII),其虽不是完全针对政府电子化目标所设定的。“但是,NII的提出揭示了美国政府重视资讯网路的发展,决定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奠定资讯网路的基础,以促进网路的发展与普及化。”[10]1998年9月7日克林顿将全国绩效评鉴委员会更名为“全国协力推动政府再造委员会”(NationalPartnershipforReinventingGovernment,NPR)。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水银”任务编组,改组由40多个机关65位代表组成,规划在2003年完成22项跨机关资讯整合性应用计划,并于2000年9月完成电子化政府入口网,提供2万多个联邦政府网站和4700万个政府网页的搜索服务,在1/4秒内完成5亿份文件的搜寻,建立90多个跨机关整合性、特定用途的入口网站。为使社会各阶层均能享受到电子化政府的服务效益,推动“延伸数位化效益:为众人工作的公共事务与服务指引”,作为各机关推动e化服务的参考依据。而在规范电子化政府的运作方面,制定了“电子化政府法”,强化网际网路的应用和民众参与。

(二)英国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于1998年采用“续阶计划”改革方案,期望让管理者能自主管理,并具有管理的专业知识技巧和实务经验,使得每一个部门都能够发展专业化的服务管理技术。

为推动e化服务,英国政府在2001年2月推出公民网上服务入口网(UKOnlineCitizenPortal),除了提供政府资讯与服务的目录与检索外,主要提供民众多种生活主题式服务,如犯罪报案、死亡、旅行等,更进一步的发展包括:提供更多管道的服务;提供更人性化的界面服务及提供个人化服务;整合性网上申办等。

(三)加拿大

为推动电子化服务,加拿大政府于2004年完成了网上政府方案,不但将现有的服务与资讯上网,而且设计了新的服务,通过internet提高施政透明度与效率,促进民众参与政府决策,其主要策略包括:联邦机构约200项关键服务上网;健全基础设施,以电子平台解决认证及安全问题,协助整合服务;订定资讯管理与采购、认证、安全等政策;合作办理网上服务所需人力资源培训等。

(四)日本

日本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e-Japan计划,其重点内容包括:构建世界最先进的资讯与通信网路;推动资讯教育学习以及人力资源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政府行政数位化,发展电子化申办服务;建构电子认证机制,推动资讯及网路安全;发展电子投票选举等。

日本政府在推动行政数位化方面,2000年9月中央政府已发展网上服务项目120余项,占全部10541项的1.2%.2000年3月中央机关已设置网站874个,公务员每1.4人拥有1台电脑,地方政府已设置网站的比例为66.4%,公务员2人拥有1台电脑。日本政府在2003年推出相关行政数位化重要措施,包括:政府资讯电子化服务、电子申办、电子税务、电子采购、行政无纸化等。

(五)新加坡

新加坡以2000年公布的《Infocomm21StrategicPlan》作为推动蓝图,藉由资讯通信技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国家资讯通信产业的发展,促成新加坡晋升主要世界经济体行列。

推动计划包括商务e化转型、政府e化服务扩展及e化生活的提升等方面。

针对政府e化服务不分,新加坡于2000年7月投入15亿新加坡币推动为期三年的电子政府行动计划,其施行的策略有提倡知识平台、推动政府e化服务、引进新技术、改善作业效率、完善的资通基础建设,如智慧卡、资通训练等。

六、电子化政府之未来发展趋势

综合上述各国推动发展的情形,各先进国家未来电子化政府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1]

(一)政府服务上网

政府将广泛应用网际网路为民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包括预约、网上换发证明文件、网上报税、网上缴交罚款、网上申办等,民众将逐渐习惯使用浏览器以自助的方式上网取得政府资讯及服务。同时,政府也将广泛为运用设置于公共场所的“公用资讯站”,以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提供单一窗口及多元化的服务。

(二)智慧卡的应用

智慧卡(smartICcard)将逐渐作为个人基本资料储存及网上申办身分辨识的重要媒介,政府将推广应用智慧卡提供民众身分识别、网路安全认证、医疗保险认证、假释许可等各种服务。

(三)知识经济发展

资讯通讯科技将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荣枯的重要因素,以知识为本位的经济即将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形态,电子化政府将是支持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网路上安全认证技术之采用,以网际网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普遍为政府、企业及民众利用,藉由资讯与通讯科技,电子化政府将大幅提升资讯公开和流通的效率,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四)消除数位落差

电子化政府的推动必须避免造成资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失衡现象,必须普及城乡宽频网路建设与资讯教育,让资讯的应用普及到社会的每个层级和地理上的每个角落,并且照顾到弱势群体,减少知识落差。

(五)迈向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机构智慧或企业智商,也就是为了要使机构的“生产力”、“应变力”、“工作职能”及“创意力”的再提升。而机构智慧的高低,取决于该机构是否广泛分享资讯,以及如何善用彼此的观念成长。配合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将成为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资讯通讯科技的应用发展,电子化政府也将由资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慧型政府。

「注释」

[1]转引自石宜昌:《台湾电子化政府:县市政府网站属性研究》,指导教授:孙国祥,南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年,第18-19页。

[2]转引自刘淑华:《资讯政策决策者在电子化政府中的责任——以县市政府为例》,直到教授:黄朝盟,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学程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二年,第5页。

[3]石宜昌:《台湾电子化政府:县市政府网站属性研究》,指导教授:孙国祥,南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年,第20页。

[4]赖建名:《中国电子化政府之研究》,指导教授:高长博士,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六月,第20页。

[5]参见赖建名:《中国电子化政府之研究》,指导教授:高长博士,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六月,第19页。

[6]TheWorldBank:《ADefinitionofE-Government》

[7]参见赖建名:《中国电子化政府之研究》,指导教授:高长博士,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六月,第21-22页。

[8]参见赖建名:《中国电子化政府之研究》,指导教授:高长博士,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六月,第20-21页。

[9]参见徐仙卿:《电子化政府之研究——以户政资讯化为例》,指导教授:史美强,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学程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三年,第27-32页。

[10]林文信:《公私部门推动政府采购业务电子化之研究》,指导教授:萧乃沂博士,东海大学公共事务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六月十六日,第15页。

[11]参见陈锦泰:《政府入口网使用者介面之研究与实现——以中华民国电子化政府入口网为例》,指导教授:张耀仁博士,私立中原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中华民国九十一年七月,第5-6页。

通信学论文 篇3

这主要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以实际工程作为引导,在帮助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教师授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保证理论知识的有效发挥,在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中兴通讯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完成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组建,主要包括基站、RNC和核心网的组建。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有时新科技的发展还会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存在争议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要懂得创新、懂得联系实际。

二、教学手段要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通信技术课程单从学生就业方面来看,是一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践性课程。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中动手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WCDMA的理解,把WCDMA移动通信系统与奥尔斯公司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借助实际的通信设备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例如:带着学生与中兴通讯公司进行包括TD-SCDMA的软硬件配置、B328配置以及运行差错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不脱节。

三、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通信技术大赛、项目开发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可以利用中兴通讯设备与相邻的高校开展移动通信TD-SCDMAS实践技能的比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多个企业签订实习的合同,让学生提前到实际工作中去历练,实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结语

通信工程类论文 篇4

类 别  考试科目  专 业 对 照

公共课  基础课

类  政治

外语  大学

语文  哲学、宗教学、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学、广告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伦理学、汉语言、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史、逻辑学、中国语言文化、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世界历史、外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

类  政治

外语  艺术

概论  导演、音乐学、音乐表演、雕塑、艺术设计学、舞蹈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教育、戏剧学、艺术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绘画、美术学、艺术设计、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影视文学、摄影、动画、广播电视编导

政治

外语

高数

(一)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声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地质学、工业设计、大气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理论与应用力学、微电子学、材料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统计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印刷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应用气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物理、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交通管理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交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水力水电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

类  政治

外语

高数

(二)

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金融学、会计学、药学、环境经济

旅游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公共关系学、档案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市场营销、图书馆学、管理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地理科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药事管理

农艺教育、文秘教育、电器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医学信息学等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

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等

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类  政治

外语  民法  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侦查学、知识产权法、社会工作、国际政治、治安学、边防管理

类  政治

外语  教育

理论  教育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小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

类  政治

外语  生态学

基 础  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烟草、茶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

类  政治

通信工程类论文 篇5

通信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以通信类课程“光纤通信技术”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索课程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知识点相关度及时域特征规律,确定课程的过程评估及最终效果评估方法,并依据学生身处不同岗位的特点,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对这些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通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3―0062―05

一、引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倡导教育为民,学以致用,实践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系。

通信行业的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机构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通信工程方面的专门型人才,因此其教学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目标,仅仅有“重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方法”,即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长期从事远程教学和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中发现,应针对通信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技能,创造一种具有一定适用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为一体,即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既能够依据所学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也能够依据所学理论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为此我们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北邮网院)通信类课程“光纤通信技术”为例,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对通信类课程的实践性需求,然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探索通信类课程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知识点的相关度及时域特征规律,确定课程的过程评估及最终效果评估方法,最终依据学生身处不同岗位的特点,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并对这些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二、实践性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学研究者乔经斯和韦尔于1972 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但是,对于教学模式的确切定义,国内外研究者看法并不一致,通常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继续教育是指经过了某个教育阶段的人在参加工作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2]。由于继续教育立足于培养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其教学模式也应具有继续教育的特点[3]。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职成人,他们工作情况各异,个人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别,其受教育背景和实际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

有学者[4]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资源整合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网络教学为中心的四个中心教学模式。还有学者[5]提出继续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尤其是通信领域,技术更新非常迅速。因此,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教育学院或机构应注重实践教育、案例教育和能力教育。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才可能适应市场经济,拥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

本文所探讨的通信类课程的实践性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网络以远程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通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设计以及配套的课程评价体系,其中结合度是指理论与实践的时域结合度和知识点的结合度,课程评价体系则指课程的过程评估和最终效果评估的设定。

三、问卷调查的对象与内容

为探索适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我们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对学习主体――北邮网院远程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问卷采用网络的形式,调查对象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提交问卷,共收到646份调查问卷。

1. 问卷调查的对象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北邮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两个学期选修“光纤通信技术”课程的远程学生。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下:

(1)北邮网院的招生分为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两个学期,涵盖了这两季的招生生源。

(2)“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均属于通信工程专业。

(3)生源涉及的地区比较广泛,来自于上海、山东、陕西、贵州、山西、北京、河北、广东、安徽、广西、四川、天津、河南、湖南、海南、福建、浙江、黑龙江、 江苏、甘肃等20个省市自治区,几乎覆盖了目前北邮网院开展远程教育的所有地区。

(4)这些学生已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对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已有基本了解。

2. 问卷调查的内容

问卷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所在地域、参加工作年限、任现职时间、目前任职岗位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通信类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的需求,如学生对通信类课程中包含实践性环节的期望、通信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结合的程度等,第三部分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了解学生希望增设的具体实践性内容等。

四、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对调查对象目前所任职的岗位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最大,为66.56%,行政人员占7.28%,营销人员占5.42%,无工作经验人员占20.74%。可以看出,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通信类课程,选修这一类课程的学生多为专业技术人员。

由于不同岗位学生的绝对数量不相等无法直接作对比分析,因此我们采用百分比δ的形式加以分析。

百分比δ=某一岗位选某选项的人数/该岗位的总人数

1. 理论与实践的时域特征规律

如果通信类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当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总数为100时,调查对象希望实践课程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多少。对于此问题有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

统计数据表明,学生不管任职哪种岗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都希望将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控制在30%至50%之间,一部分学生则希望这一比例可以更小。由此可见,学生尤其是无工作经验人员,由于还没有接触过技术原理,因此希望在校学习时理论部分所占时间应该大于实践部分所花费的时间,而不希望这一比例太高。

2. 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点结合度

如果通信类课程的理论部分包含10个知识点,实践部分也包含10个知识点,那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调查对象希望采用的学习形式是什么。对于此问题,有三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先完整地学习全部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学习;B.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理论后,就进行相应知识点的实践学习;C.连续学习几个知识点的理论之后,再进行相应几个知识点的实践学习。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中,对于在职学生来说,不管任职哪种岗位,都希望采用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理论后,就进行相应知识点实践学习的学习形式。可见学生由于是在职学习,学习时间比较零散,因此希望能够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特别是营销人员,由于岗位特点,对这一点的要求最明显,同时这一岗位人员较其他岗位人员选择A的比例最少,这说明营销人员不愿意花大段时间学习完所有理论之后再进行实践。

调查显示,行政人员相比其他岗位人员,选择A的比例大于选择C的比例。可见从岗位特点来看,行政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先了解整个课程的理论体系架构,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活动。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理论课程应根据知识点进行模块化处理,实践部分也应模块化,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点的多种组合要求。

3. 实践内容讲解的必要性

如果通信类课程中包含有实践部分,但是其中有一些施工维护等内容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关联度不大,调查对象是否需要在理论学习中增加此部分实践内容的讲解。对于此问题,有两个选项供学生选择: A. 绝对有必要;B. 没必要,自己能看明白。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若通信类课程中包含有实践部分,但是其中有一些施工维护等内容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关联度不大,对学生来说,不管任职哪种岗位,大部分都希望在理论学习中增加此部分实践内容的讲解。尤其是无工作经验人员,更希望增加对实践内容的讲解。

4. 实践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

如果通信类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调查对象希望实践部分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多少。对于此问题,有五个选项供学生选择:A. 30%;B.40%;C.50%;D.60%;E.70%。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若通信类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管任职哪种岗位,大部分都希望实践部分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为30%,并且随着这一比例的增加,选择的人数逐渐减小。选择比例为60%、70%的人数远远小于选择较小比例的人数。

可见学生认为在校学习还是应以理论学习为主,以实践学习为辅,考核成绩也应体现这一要求。

5.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

如果课程总评成绩包含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调查对象希望平时作业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为多少。对于此问题,有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 A. 30%;B. 40%;C.50%;D.60%。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若课程总评成绩包含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来说,不管任职哪种岗位,大部分都不希望平时作业所占比重太少(为30%),可见学生还是希望总评成绩能够反映过程性学习环节。

统计数据也表明,从事技术岗位的学生与其他岗位的学生相比,希望平时作业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要小一些,为40%,而其他岗位学生则更希望这一比例为50%。可见任职技术岗位的学生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因此希望期末成绩所占比重稍大些。

五、几种不同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基于上述研究,对于不同岗位的学生,其适于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如图6所示。

六、不同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本次调查涉及20个省市地区,考虑到学生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教育资源拥有量差异较大,对通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的需求不同,因此将调查对象所在地域按照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进行划分。发达地区选择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4个有代表性的地区,欠发达地区选择了内蒙古、广西、贵州、宁夏、四川5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其他为中等发达地区。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发达地区学生所占比例为35.91%,欠发达地区学生所占比例为9.44%,中等发达地区学生所占比例为54.64%。

下面分别针对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中不同岗位的学生,对上面提到的5种不同模式的适用性进行统计。

1. 发达地区的模式适用性统计

发达地区模式适用性统计结果如图7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在发达地区,任职行政岗位的学生选择前3种教学模式的人数相当,没有人选择模式4和模式5。任职技术岗位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比较分散,不过还是偏于选择模式3,其次是模式4。任职营销岗位的学生只选择了模式3,没有人选择其他模式。而无工作经验人员则偏重于选择模式1,可见无工作经验人员与在职工作学生的需求有差异。

2. 欠发达地区的模式适用性统计

欠发达地区模式适用性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

欠发达地区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因此模式选择的结果有缺失项。统计数据表明,在欠发达地区,任职行政岗位的学生偏重于选择模式4;任职技术岗位的学生偏重于选择模式3,但仍有一部分选择了模式1;任职营销岗位的学生只选择了模式4;由于欠发达地区没有无工作经验人员参与调查,因此没有统计结果。

3. 中等发达地区的模式适用性统计

中等发达地区模式适用性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

统计数据表明,中等发达地区,任职行政岗位的学生选择了前3种教学模式,但更偏重于模式2;任职技术岗位的学生偏重于选择模式3;任职营销岗位的学生只选择了模式4;而非在职工作人员则偏重于选择模式1。

综上所述,不同地域、不同岗位的学生由于其所在环境、工作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模式也有差别。根据不同地域学生任职的不同岗位,本文提出具有一定适用性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当某一地区的某一岗位对应多个模式时,按照排列的前后次序,各模式的优先级由高到低,如中等发达地区任职行政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的教学模式有模式2、模式3、模式1,其中模式2优先级最高,模式3为次优,最后为模式1。

七、结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实现知识、经济、管理和市场的良好结合,对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实效性。

在通信领域,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其素质的不断提高,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需要大批具有熟练技术水平和一定文化知识的高技能人才。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当前远程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眼参考文献?演

[1] 马必学,刘晓欢。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 教育与职业,2005,(7).

[2] 孙广玉。 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转换[J]. 继续教育研究,2005,(3).

[3] 蒋玉石,倪铃洁,陈叶梅。 成人继续教育项目的市场推广模式创新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铁路司机继续教育培训班为例[J]. 继续教育,2009,(8).

[4] 冯淑红。 电大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组织实施的策略与方法[J]. 科技资讯,2009,(17).

[5] 沈夏威。 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创新思路[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

收稿日期: 2011-12-15

通信工程类论文 篇6

【关键词】 交通 特色数据库 高职院校图书馆 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 G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216-02

1 开放获取运动与高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1.1 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开放获取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开展的一项旨在使用户通过互联网免费全文获取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自从2002年2月14日《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正式公布后,开放获取运动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2012年是国际开放获取运动开展10周年纪念。我国自从2003年12月29日签署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到2010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2011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代表接受邀请,参加了国际开放获取周期间在首尔召开的韩国开放获取2011年大会,2012年7月中国科学院加入SCOAP3计划,都表明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正在迅速发展之中。开放获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及时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打破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障碍,有利于科学技术和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研究与利用,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知识的进步。开放获取运动的这种良好态势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加强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逐步完善包括特色数据库在内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水平的共同提升。

1.2 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核心和发展方向,目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特色数据库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需要通过数据库的质量保障来实现。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其质量保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即数据库的文献资源类型控制:要尽可能地增加数据库的文献资源类型,以满足用户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类型的需求。数据库所包括的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可有图书、期刊、报纸、地图、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研究报告、竞争情报、图片、地方志、教学文献、精品课程、音频文献、视频文献、摄像头在线直播资源;数据库的文献资源更新控制:包括数据库文献资源的内容更新、陈旧数据的及时删除、新增数据的及时添加,最新的文献资源信息公布等;数据库的开放获取范围控制:为了更好地发挥特色数据库的作用,应该尽可能地扩大特色数据库的开放获取范围。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仅对本校开放,部分图书馆向本市开放,少数图书馆向本省开放的情况下,应该面向全国开放,甚至可以面向世界开放。在这方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成为面向全国开放的第一家高校图书馆,其开放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特色数据库在内的37种类型,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树立了开放获取的样板。

1.3 开放获取交通特色数据库建设

交通特色数据库是充分反映交通专业特色的文献和数据资源文献信息资源总汇,是交通类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交通特色的可供本行业用户充分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作为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交通特色资源方面理应有所作为。为了尽可能地减低建设成本,交通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开放获取信息资源,将那些分散于互联网各处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开放获取交通特色资源进行相应地搜集和整理,并加以合理地组织、收藏与存储,再结合本地可用于开放获取的特色资源,共同组建成可供本校用户和所有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免费全文利用的,以各种专门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数据库分库划分标准的开放获取交通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它是汇聚交通行业科技信息,整合交通创新资源,开展交通运输研究、开发、管理、教学、经营等的有力助手。其专业可涵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航运输、城市公共交通、邮政运输等各种交通领域。

2 开放获取交通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文献资源类型

2.1 开放获取图书、期刊、报纸、地图、图片资源

如建设包括《道路交通法规知识》、《交通运输地理学》、《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76,交通建设》、《中俄英世界交通地名辞典》、《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13卷,交通电气工程》在内的《交通特色图书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城市交通》、《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交通学报(英文版)》在内的《交通特色期刊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车友报》、《现代交通报》、《现代司机报》、《羊城地铁报》、《中原铁道报》在内的《交通特色报纸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全国交通地图:神州龙地图》、《上海轨道交通图》、《上海交通智能地图》、《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最新中国交通地图2013》在内的《交通特色地图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汽车交通事故图片》、《道路交通图片》、《交通安全知识图片》、《交通工具图片》、《最美轨道交通图片欣赏》在内的《交通特色图片资源数据库》。

2.2 开放获取论文、学位论文资源

包括普通论文、我国内地学位论文和台湾学位论文文献资源。如建设包括《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研究》、《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交通需要心理与交通安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世界四大都市轨道交通与交通结构剖析》在内的《交通特色论文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飞轮电池及其混合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城市主干路无左转接入口的交通安全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基于FPGA+DSP的信息采集板的设计》、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基于卫星传输的PDA音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仿真》在内的《交通特色学位论文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运用“台湾通勤人口暨交通运输网络模型“探讨新型流感传播之最佳交通阻绝策略施行方式》、逢甲大学硕士论文《交通岛型式与交通事故伤亡程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硕士论文《高龄者交通安全政策之研究:从交通行为和法规认知探讨》、中央大学硕士论文《交通改善计划对区域交通污染排放之影响:以台铁桃园段高架化为例》、中正大学硕士论文《交通标识之性质及其救济:兼论禁制通标识设置前之程序保障》在内的《交通特色台湾学位论文资源数据库》。

2.3 开放获取标准、专利、学术会议、研究报告资源

如建设包括《GB/T 27875-2011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GB/T28399-2012商品车辆滚装专用码头滚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GB 5768.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JT/T 825.3-2012 IC卡道路运输证件第3部分:IC卡道路运输证数据格式》在内的《交通特色标准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01113655.3同步闪亮的交通信号标志群》、《01118380.2交通工具系统及提供交通功能的方法》、《01141380.8城际高速轻轨交通》、《02134705.0一种暗沟立体式地面、地下双空间交通道路的修筑方法》、《02136102.9交通信号灯汽车自适应系统》在内的《交通特色专利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2012第六届轨道交通与城市国际峰会》、《2012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技术研讨会》、《首届两岸四地公路交通发展论坛》、《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2年年会暨第26次学术研讨会》在内的《交通特色学术会议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电动自行车行业三大问题应引起重视》、《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报告》、《交通运输现状及趋势》、《全球变暖可能带来交通问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在内的《交通特色研究报告资源数据库》。

2.4 开放获取文档、视频、网站、展会资源

如建设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以广州萝岗区为例》、《国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圳市智能交通十二五规划》、《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城市道路交通近期改善规划(2012-2015)征求意见稿》在内的《交通特色文档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十二五”公路交通技术发展问题》、《节约型交通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应用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运工程技术十一五回顾暨十二五展望》、《汶川震后交通恢复重建技术》在内的《交通特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交通运输科学数据共享网”、“全国交通违章查询:中国红绿灯网”、“中国交通事故网”、“中国交通网”在内的《交通特色网站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2011第七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2011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2011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交通运输博览会》、《2011中国(沈阳)地铁、轨道交通技术及装备展览会》、《2012第五届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在内的《交通特色展会资源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小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宣言10周年:将“开放”设为缺省:BOAI 10周年之际关于开放获取的建议[EB/OL].[2013-02-01].http://.com.

[2]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开放获取文献资源[EB/OL].[2013-02-01].http:///?user=lib.

[3] 张开广等。洛阳智慧交通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研究[J]. 河南科学,2012(4):461-464.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篇7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为通讯工程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要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管理负全部的责任。而且负责人需要建立健全层级的责任制,层层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本单位全年的生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每一项具体的都工作都要分派专门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对通讯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该及时消除。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人员的责任意识,首先要针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的教育,让员工充分了解到安全事故对工程本身以及人员自身安全的危害,而且,企业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安全责任书,并让员工签署,通过安全责任书中的各项规定来约束员工行为。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往往受到参建人员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所以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起员工综合素质问题。首先在人员选用上我们就要提高标准,一定要选用一些具有专业知识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此外,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具体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员工思想的教育,使其认识到通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新,使其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对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员工掌握更专业的技能,以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内容,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会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施现场也正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场所,更是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主战场。在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保证有效资金的投入。通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资金供给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以及设备更新换代慢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施工及生产过程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所以,为了加强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企业应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入。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工程的各项支出,并且要将监理单位的监理费用也列出来,必要时还要对其采取一定的奖励政策,以此完善监察任务,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

5、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为保证通信工程的安全运行,工程的施工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该救援预案应该设计可能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安全事故,其中包括通信系统故障、人身安全问题以及消防安全问题等[2],并针对上述具体的安全事故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安全防范设备齐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我们可以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通信本科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管理;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室几乎成为了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且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各种专题数据库网络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平台、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即时的交流,即使教师不能即时回答问题,学生也可以用发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学的场所可以是任何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地方,教学时间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将促进了毕业生论文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达到了论文教与学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双赢目的。